以“疏”促“堵” 点“草”成“金”
来源:    时间:2021-10-08    作者:

  

  桃源县木塘垸镇位于常德市西郊,总面积58.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万余亩,农作物以油菜和棉花为主,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2万余吨,秸秆处理曾经是该镇农户的“老大难”问题,秸秆禁烧也曾是党委政府的艰巨任务。近年来,该镇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促“堵”,将原本废弃无用的秸秆进行再利用,不仅较好地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还实现了点“草”成“金”,将秸秆综合利用发展为一项生态产业。目前,该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以上。

  一、坚持严密化管控,确保不能烧。一是全员化治理。该镇成立了镇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组织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群众参与”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体系。二是全覆盖压责。以村(社区)为单位划分出7个秸秆禁烧区,由村支部书记任第一责任人,严格落实定责任、定人员、定区域、定岗位、定时间、定要求的“六定”责任包保制,形成“7+6”的秸秆禁烧新格局。三是全方位管控。由镇纪委工作人员牵头,组成7个巡查小组,每天不定时、不定点开展禁烧巡查督查。同时,利用无人机巡视、红外热成像技术以及微信定位功能,实现科技助力秸秆禁烧。今年来,有效制止秸秆焚烧40起。

  二、坚持多样化宣传,推动不愿烧。一是营造“禁”的声势。该镇充分利用微信群、“村村响”广播等平台,结合流动宣传车辆、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方式,广泛宣传秸秆禁烧政策,及时通报镇、村巡查处罚案例,营造了浓厚的禁烧氛围。二是强化“疏”的理念。利用本地微信视频号“木塘之声”,制作发布秸秆处理中心投产运行视频,宣传有关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和技术。同时,邀请村民前往秸秆处理中心进行参观、交流,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秸秆能源化利用优势,从内心深处接受新型秸秆处理方式。三是抓好“改”的引导。该镇积极宣传引导农户进行产业改制,种植秸秆产生少、经济效益好、产量高、销路不愁的芥菜等农产品。目前,该镇已成立跃武芥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有近200户农户参与芥菜种植,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综合收入提高100万元。

  三、坚持资源化利用,实现不用烧。一是健全收储体系。该镇建立“一大中心、八个收储点”,即镇秸秆处理中心,以及集镇和7个村(社区)收储点。八个收储点均设置在各村(社区)人员、耕地集中区,便于群众投放。二是拓宽利用渠道。围绕秸秆还田循环利用与秸秆离田产业化利用,秸秆处理中心以每吨近800元的价格,销往石门食品加工厂、汉寿制药厂等企业,用作新型生物质燃料,同时,将部分不便回收的秸秆粉碎后还田或用于养殖,推进秸秆肥料化与秸秆饲料化利用。三是建立利益机制。制定了激励奖励机制,工厂将根据秸秆干湿度,按照每吨180元至300元的价格进行收购,既解决了农户处理难题,又能实现一定经济效益,让农户从以前的“想烧不敢烧”,到现在“主动不愿烧”,真正实现变废为宝、点“草”成“金”。


https://nyncj.changde.gov.cn/zhdt/gzdt/cddt/content_865251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