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按照省委农办统一部署,组建专家团队、项目工队、营销战队,包联服务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民心,取得较好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具体情况如下:
一、创新服务机制聚合力,锤炼“三农”队伍强本领
一是“三队”包联服务机制好,书记市长重视程度高。市委郑连生书记、市政府朱晓东市长对市委农办提交的“全省农业农村系统三队包联服务启动会精神及我市贯彻落实意见 ”专门做出批示安排,市政府常务会传达学习了全省会议精神,并对全市贯彻落实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
二是部门联合协同机制好,上下联动服务合力强。按照全省会议精神和市领导批示及市政府常务会议精神,牵头成立了由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原平农校、杂粮中心、农机中心等部门院校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省、市、县三级协同作战的“三队”团队。一是由市委农办牵头组织,抽调市县农口部门院校领导干部和有关专家技术人员154名,组建14位副处级领导为组长的14个专家团队;二是由市农业农村局领导带队,组建5个项目工队,包联全市15个县(市、区),同时成立县级项目工队;三是抽调市、县农业农村局及市杂粮产业发展中心及有丰富营销经验的企业人员共计70名,组建形成营销战队。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同心协力,上下联动的强劲合力。
我市依托省委农办建立的“三队”包联服务机制,在郑连生书记、朱晓东市长的高度重视、亲自指导下,联合协同省市县三级“三农”干部主力部队,组团出站,团体拉练,部门之间、省市县之间既增进了共同服务“三农”的深厚感情、磨合了联合作战的团队意识,更锻炼了队伍、提升了工作能力。
二、专家团队强调研抓重点,科技助力生产发展
(一)调研先行,明确分工解难题
在包联服务活动开展前,各工作组对各县(市、区)的情况进行了充分了解,召开了座谈会,邀请本地区的种植、养殖大户和企业代表一起参加,认真听取建议,详细进行记录。在座谈会后,积极对本地区农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和“农产品深加工6+1产业集群”建设,制定出初步的服务计划,在此基础上划定服务重点,深入田间地头、车间厂房、基地教室进行调研,为全面推进包联服务活动做好充足准备。在活动中,省级针对包联县(市、区)农业发展情况、资源优势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等统***排活动日程,确定服务计划;市级充分发挥沟通上下、连接省县(市、区)、协调左右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了解省级专家服务计划、日程的基础上,根据各县(市、区)不同的地域特点,制定活动方案,为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县级积极组织筹备各工作组座谈会,拟定座谈会方案,根据专家团队成员所擅长的知识领域选择推荐合适的服务范围,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同心协力,共同助农的强劲合力。
(二)抓住重点,科技助推产业发展
一是深入宣讲中央一号文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重要工作部署。二是指导农民研判市场需求,及早开展春耕备耕,协调农资余缺,合理调整种养结构,引导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三是帮助遴选适宜品种和主推技术,引导农户使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依托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组织开展关键技术示范培训,提高主推技术到位率。四是引导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五是指导生产合格达标、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六是指导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帮助农户做好自然灾害预防、重要病虫害防治、畜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灾后自救和生产恢复,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三)因地制宜,发挥专家技术优势
我市各地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各异,主导产业和作物种类也不尽相同,专家团队在服务时,充分根据各地区特点,帮助遴选适宜品种和主推技术,引导农户使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依托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组织开展关键技术示范培训,提高主推技术到位率,为各地区农业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繁峙县专家团队在对本县酿品产业集群建设进行调研时发现:“繁峙大杏”这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饱受霜冻灾害,损失严重,导致出现减产甚至绝产的情况,经专家团队多方论证,决定未雨绸缪,指导实施钢架温棚预防果树晚霜冻害项目。4月11日,省农业农村厅下达了《关于做好霜冻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繁峙县处于预警区域范围内,地面温度最低将要下降到0℃以下,这引起了专家团队成员们的高度警觉,迅速和实施单位联系,加快了工程进度,在前期安装的基础上,决战12小时赶在晚霜前安装完毕。4月12日出现霜冻,赵家庄村实施该项技术的100亩大杏,受冻伤几乎为零,为村民挽回经济损失80多万元。
专家团队1-8月共开展包联服务活动235次,各工作组发简报219份,新闻报道39条,政策宣讲161场次,宣讲受众7680人次,服务指导569次,培训7744人次,主推技术、主推品种示范推广面积297万亩。市级发布简报10期,整理技术方案4个,调研报告19篇。
三、项目工队强调度抓落实,推动项目落地达产
一是提前谋划,实地指导。全市确定省级重点项目10个,第一批市级重点项目13个。先后开展了对忻府区、五台县、代县、河曲县、五寨县、岢岚县的10个省重点涉农项目2轮次的现场督查指导工作,第一次深入排查项目能否开工落地情况,第二次深入开展项目对接服务工作,询问项目的规模、投资、技术、用工等基本情况,就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情况、项目开工前准备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细致解读项目可享受的支农支企政策。对能够现场解决的问题当场给予答复,将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列入问题台账。
二是强化调度,推进项目落地。市级项目工队,按照时间节点,积极调度项目进展情况,有效促进了项目的开工建设。全市10个省级重点项目中,河曲年产50000吨海红果汁系列产品生产线建设设项目基建部分已完成;岢岚宋家沟功能食品有限公司沙棘复方功能饮品项目完成生产线的安装;河曲县香山酒厂传统手工酿酒工艺的自动化生产项目、岢岚县山西浩源食品有限公司小杂粮马铃薯粉制品生产及良种培育项目、芦峰食品有限公司熟羊肉沙棘饮料生产线新建项目、五寨县健康养生茶产业园项目、五台县鼎盛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樱桃保鲜及深加工项目的土建、厂房建设基本完成;百草绿源中药材有限公司黄芪药茶原料标准化示范基地及产品开发项目完成基地建设,开发设备正在采购。古晓食品有限公司日式酱油生产项目土地审批手续办理完成,基础工程完工大半,代县雁门山3万吨黄酒酿造项目正在推进,完善土地手续。项目总体投资完成率60.6%。
三是上下联动,对接服务。省级项目工队联合市级工队开展入县、入企、入工地的服务活动。对我市的10个重点项目实现了直接对接,实现了每个项目单位由省级项目工队队员直接包联服务。省、市同步项目工队开展拓展服务对象活动,对2019年以来未完成项目及2021年重点领域项目实现了包联。
项目工队1-8月服务项目103个,开展服务752人次,媒体宣传66次,发布市级简报8期,培训340人次;收集梳理问题4大类、150余个,通过现场解答、县级解决、市级协调等多层次渠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仅余7个正在推进解决。我市在全省项目建设及项目工队工作推进会上,作为典型发言。
四、营销战队强品牌见实效,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
一是细化职责分工。市级营销战队成立品牌创建与国内营销组、市场分析与国际贸易组、杂粮专项营销组和宣传公关组四个组,细化明确各组职责、组长、联络员。各县及各组结合实际对照省市分组细化职责分工,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重***动市县联动开展,如“定襄糯玉米”区域公用品牌设计评审、“河曲上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推介等活动市县两队联合参与。
二是明确重点任务。结合全省营销战队总体工作要求和市县市级,市县两级均细化确定具体任务和工作目标,重点聚焦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圳品”、功能农产品等的认定与评价,精选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响当当”的拳头产品和品牌。市县两级制定年度重大展会参展举办活动计划,市级初步拟定计划13个。5月下旬,我市组织11家特色扶贫农产品企业80余种产品及10家药茶企业20余种产品参加第十二届中部博览会,展会期间参展企业现场销售近20万元,签约销售300万元左右。6月4日,“春风万里、绿食有你”2021年山西省(忻州站)绿色食品宣传月启动仪式在我市举办,全省各市和忻州14个县(市、区)组织的120余家绿色食品企业的上千种产品齐聚忻州古城广场进行产品展销宣传,其中我市组织80余家企业600多种产品参展。
三是深入开拓市场。市县两级牢固树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推介理念,瞄准国际市场以及国内大城市、大省份,充分利用省市组织产品入驻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机遇,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品和品牌推介。充分发挥“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产品集中展示功能作用,推动更多杂粮精品走向国内外市场。结合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引导支持产业联盟或者企业布局设立旗舰店、形象店,融合推进品牌宣传与产品销售。
营销战队1-8月,共组织或参与各类农产品营销活动44次,推动签订交易订单1482余单,线上线下实现销售额9828.5万余元。市县打造市域及县域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11个,单品类区域公用品牌6个,基本实现区域公用品牌市县全覆盖。大力推进“三品一标”、“圳品”、功能农产品品牌等的认定与评价,新增获得绿色、有机认证的产品46个,基地认定11.77万亩;农产品地理标志新增公示3个,总数发展到28个;“岢岚绒山羊”、“保德油枣”、“河曲黑豆”等取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偏关羊肉”实施国家地标农产品保护工程。“圳品”已制定上报真空包装糯玉米、藜麦米、沙棘汁等3个供薏繁曜迹皇〖豆δ芘┎菲放谱橹瓯10个企业,3个企业产品进入专家评审等环节,有望全部入选。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结合前期总结的团队服务特点,坚持“一线工作法”,强化“三队”优势,将“三队”包联服务作为我局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事项之一,确保服务取得更大成效。专家团队技术上包县包村包主体,到村到户到田头,送技术送政策送信息,宣讲三农政策;项目工队入县入企、跟踪服务,促进在建项目早日竣工投产答效,提前谋划,指导储备即将开展的项目建设;营销战队深入挖掘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聚焦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圳品”、功能农产品等,进一步谋划、参与大型营销活动,积极推进我市农产品品牌宣传,提升农产品品牌效益。
来源:市局办公室
排版:韩晋龙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