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以“五大美丽”行动为抓手助推“精品中山”建设的建议》收悉,经综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水务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妇联、市总工会等部门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贵委提出的关于以“五大美丽”行动为抓手助推“精品中山”建设的建议,反映了我市在开展“五大美丽”行动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短板,提出的建议全面具体,切合实际,对进一步提升我市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水平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示批示精神,高标准推进我市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建设具有香山风韵的精美农村。
一、关于深入推进“五大美丽”行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质的提升建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五大美丽”行动工作,明确由市妇联、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总工会和市文明办等分别牵头推进“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廊道”等五大美丽行动工作,陆续出台了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领域、工作任务及工作措施,扎实有序推进五大美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美丽家园宜居水平持续提升。一是村庄风貌常态化提升。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按照“立足清拆、聚焦机制、全面美丽”的工作思路,创新建立美丽乡村指数测评机制,对各镇街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进行每月测评、排名和奖惩,组织各镇街持续深入推进“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拓展工作成效,推动村庄由“一时”清洁向“长效”清洁转变。二是共建共享氛围持续提升。市妇联广泛开展“绿色家庭”“文明家庭”“富美家庭”“和美家庭”“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引导每一个家庭积极参与美丽家园建设,提升农村文明氛围,目前,全市有超过19万户家庭达到美丽家庭建设标准,力争今年底全市100%的村(社区)开展“美丽家庭”建设活动,60%以上的常住家庭达到“美丽家庭”建设标准。三是农村微改造遍地开花。对完成涉河乱搭建、闲置地杂草清理和房前屋后乱搭建的区域,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小花园、小果园、小公园、小菜园”改造1170个,有效改善了一河两岸环境、增加了村民娱乐公共空间,提升了村庄风貌,成为装点农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二)美丽田园生态环境显著改善。2019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紧扣田间窝棚整治“清、拆、建、管”重点,陆续出台了《中山市美丽田园建设实施方案》和《中山市美丽田园建设攻坚战方案》,成立由市长任总指挥、市委农办等单位为成员的美丽田园建设攻坚总指挥部,建立微信工作群,实行清拆进度每日通报,进展情况每周通报,编制《农田棚舍样式》和《农田棚舍建设指引》,扎实推动窝棚清拆和新型棚舍重建工作。目前,全市已完成窝棚清拆整治24501个,100%完成攻坚战清拆任务,提前完成“2021年底前100%完成田间窝棚整治的目标要求。按统一标准格式建设新型农用棚舍7630个,累计清理田园垃圾1.81万吨,“美丽田园”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田间乱搭乱建现象得到有效扭转,田园风貌明显提升。下一步,我们将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田间窝棚清拆情况进行检查,查漏补缺,进一步提升美丽田园建设水平。
(三)美丽河湖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是常态清理河湖水面环境。从解决影响河湖面貌的“四乱”、水面垃圾问题入手,建立了“明察暗访、交叉检查、第三方暗访、公众投诉举报”等四种监督体系,用“四双眼睛”盯紧全市16条外江和1041条内河涌,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清漂”常态化规范化,提升河面水环境。已排查整改“四乱”问题70宗,清理河道长度1999.76公里,清理水域面积60.99平方公里,清理水面漂浮物24332.53万吨。二是扎实推进碧道建设。编制印发《中山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年)》,规划以省“十廊串珠”特色骨干碧道为重点,以中山“两核六廊”碧道水网为主线,推动碧道沿线滨水地带协同提升,形成“水绿相融、山水相依;城乡共生,人水和谐”的“两核六廊”生态碧道空间格局。当前重点建设金钟湖碧道、环湾滨海碧道翠亨新区段、小榄水道碧道菊花主题段、西江碧道横栏段、岐江河碧道等5个精品碧道,示范带动全市碧道网络建设。目前,已建成碧道27.79公里。三是未达标水体整治加快推进。市水务局统筹推进的非中心组团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工程,涉及15个流域11个项目17个镇区937条河涌,项目估算总投资424亿元。截至2021年5月底累计完成投资约21.37亿元,已动工项目6个,累计49条河涌进场施工,其余5个项目已完成招标准备动工。
(四)美丽园区加快推进。市总工会制定了《中山市美丽园区(产业工人队伍实践基地)建设指标体系》,设置21个具体工作指标,推动美丽园区创建工作标准化、制度化,统筹推进提升美丽园区建设。一是部门合力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市生态环境局持续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等达不到环保和产业要求的企业进行整治,稳妥推进淘汰、拆除和复绿复垦工作,市工信局联合市城市更新局,推动工业园区连片整合、连片开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改造提升,破解产业发展小散乱等问题。二是优化园区景观及配套设施。持续开展园区环境整治、景观提升、绿化提升工程,市总工会联合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积极实施园区违法建设治理专项行动,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定期组织全市职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清理园区工业垃圾、废弃材料、建筑材料,推进园区环境净化、美化、绿化;三是打造职工优质服务生活圈。加强工会服务阵地建设,支持建成职工书屋建设25家,全市确定了6个市级美丽园区试点,建成了南朗、小榄、火炬开发区3个试点园区职工服务中心,让职工能在家门口享受便捷服务,打造“十分钟服务圈”,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美丽廊道成效初显。一是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结合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美丽宜居村创建工作,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镇、示范村和“美丽农村路”的创建工作,今年,共推进创建4个示范路创建工作,其中2个项目动工建设。二是打造美丽廊道。着力改善“三线一站一口”(即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和火车站、高速公路入出口)周边环境秩序,构建美丽廊道。目前,重点打造了火炬开发区环湾碧海廊道、西区街道悦生田园健身径廊道、南区街道曹边村美丽廊道、五桂山街道马石路美丽廊道、南头镇南头站出口美丽廊道、东凤镇石硖脆肉龙眼廊道、三角镇金三角滨江及沿途绿道廊道、民众镇新平村美丽廊道、S268三乡段美丽廊道等9个中山市美丽廊道建设示范点。三是打造旅游精品路线。市文广旅局将10个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与全市旅游景区、特色农业园等有机串联,开发了中山市十大红色旅游线路,包括伟人故里线、美丽乡村线、桂峰茂林线、水乡风情线、改革印记线、繁华城央线、侨乡拾遗线、战场遗址线、红色隆都线、秀美沙田线等,助推各特色精品示范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二、关于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环境品质的建议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将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列入乡村振兴战略硬任务,通过补短板、强弱项、固根本,全方位提升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水平,为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更加坚实基础。
(一)坚持真金白银投入。2021年度市财政安排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民增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乡村振兴建设资金共53.07亿元,通过真金白银投入,有效推动精品中山建设。
(二)坚持厕所革命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统筹推进。一是开展厕所提质增效行动。当前全市农村卫生户厕基本普及,每个行政村均配备有1个以上标准化公厕,在此基础上,市农业农村局启动了新一轮厕所提升行动,公厕方面,重点从硬件配套、外观设计、服务功能三个方面提升农村公厕风貌,打造我市厕所文化。今年确定了84座农村公厕开展风貌提升工作,其中30座打造二类公厕标准以上。户厕方面,对农村户厕存在的改厕不彻底、改厕不规范问题开展全覆盖摸查整改,提升改厕的成效。目前已完成实地摸排工作,正组织各镇街建立台账,有序推进整改提升工作。二是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按照全局推进污水治理的原则,对未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区域,与城镇污水管网建设、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工程紧密衔接,采取整体纳入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工程一体解决、村完成支管入户收集污水后纳入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沿河截污管网和因地制宜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等三种方式统筹推进解决,同时将厕所尾水纳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范围,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管护。目前,已组织各镇街完成农村生活污水现状摸排工作,明确现有管网走向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范围,下发了《中山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计技术指引》,组织各镇街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计方案编制工作,确定全市各镇街的生活污水治理“作战图”,扎实有序推进污水治理工作。
(三)持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等四大保障以及综合性文化服务、公共服务向农村全覆盖延伸,增强农民保障,提高农户办事效率,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全市行政村100%通双车道公路,自然村(村小组或村大队)100%通硬化路,城乡交通实现互联互通,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农民享有更安全便利的饮用水。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100%全覆盖,村民办事更加方便。卫生服务100%全覆盖,医疗卫生服务更加便利。“三三三”制高标准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0%全覆盖。我们将持续推进提升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四)坚持高标准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一是加强总体谋划。出台《中山市历史文化村落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传统村落、重点历史村落以及市领导挂点联系的特色精品示范村等42个村(居)为重点区域,开展重点历史村落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工程。目前,已委托专家团队编制出台传统历史村落保护性修缮导则、农房建设负面清单等,“一村一策”推进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工作。二是编制特色农房样式,引导建设特色农房。市住建局委托中山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组织开展农房建筑设计方案竞赛,征集农房建筑设计方案,发现和挖掘我市农村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和岭南特色建筑风貌,编制群众满意的农房建设样式供村民建房选址参考,管控农房建设。
(五)坚持建管并重,提升管护水平。一是以制强管,实现常态管护。出台《关于建立中山市农村保洁长效运营机制的指导意见》,实行“市级督导、镇街落实、村居负责实施”的管护模式,强化保洁队伍、管护制度、经费保障等制度建设,推动全市实现农村专业保洁员队伍配备率、村庄保洁率和农村垃圾收集率三个100%全覆盖。二是以奖代补,夯实资金保障。开展农村保洁、生活垃圾收运和污水处理专业化管护和市场化运作,建立“住户付费、村集体补贴、镇财政补助”相结合的资金保障机制”,所需经费纳入镇、村财政资金保障,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期保洁维护落实到位。
三、关于增强城乡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建议
坚持以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全面强化党的领导,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以党的领导制度化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一是高质量选好党组织带头人。2021年全市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村(居)民小组长、村(居)民代表、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换届工作已高质量完成。班子结构全面优化,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换届政策要求全面落实。二是建立健全加强村(社区)党组织全面领导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村(社区)党组织全面领导的若干举措》,强化村(社区)党组织对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和规范“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加快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三是向重点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结合乡村振兴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红色村、集体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等24个重点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
(二)多措并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一是以村规民约提升自我管理。制定《村庄卫生公约》《门前三包管理制度》和《清洁户评选制度》等村庄保洁公约,将环境卫生与集体经济分红挂钩,通过开展文明清洁户、美丽庭院等活动,对村规民约履行较好的给予资金、奖品奖励,对不遵守村规民约的村民适当予以资金扣减惩罚,引导人民群众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自觉参与村庄环境建设。二是党员带头加大引力。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村庄建设有机结合,全面开展“亮身份、守初心、争先锋”活动,村党组织成立党员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镇街部门党支部利用每周二党员领导干部普遍直接联系群众活动,带头开展村庄清洁和村庄绿化美化工作,提升基层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威信,引领群众参与村庄建设。三是激发群众内力。注重创新方式增强农民群众荣誉感、参与感和获得感,激发内生动力,主动参与村庄建设。如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家谈”“民情夜访”等活动,现场回应村民反映问题。通过开展美丽庭院评选、“随手拍”等活动,提高舆论监督的影响力。通过开展“美丽家园共建日”“小手拉大手”和美丽乡村健康跑等活动,增强群众的参与感。
四、关于打造大湾区魅力之城,助推“精品中山”新高度的建议
始终站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高
度,提升我市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加快打造具有香山风韵的精美农村。
(一)构建三条乡村振兴发展带。2019年,市发改局牵头编制了《中山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以“优化乡村振兴发展格局”专章提出立足中山市城市新的发展战略定位,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城乡协调联动的融合发展格局,打造西江水乡生态振兴带、“鸡鸦-小榄-横门”乡村产业振兴带、岐澳古道乡村文化振兴带三条乡村振兴发展带。
(二)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大力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市财政安排400万元,推进2个镇和5个村开展市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建设。目前各项目实施主体正按计划抓紧开展项目建设,预期今年11月份前完成计划建设内容。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园建设。扎实推进横栏花木产业园和东升脆肉鲩产业园2个省级现代产业园建设,目前,横栏花木产业园已累计启动10个项目,5个已完工,东升镇脆肉鲩产业园累计启动9个项目,4个已完工。印发《关于提前谋划第二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工作的预通知》,指导三角镇、黄圃镇做好第二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工作,目前已编制好规划及方案。
(三)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在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市注重挖掘和弘扬优秀的农耕文化。一是注重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保护。市城市更新局组织编制了《中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着重加强了历史村落保护的内容,对全市90条典型历史自然村进行实地调研和历史文化挖掘,梳理明确了它们各自的价值特色和保护要素,制定了一村一则的保护管理和控制发展措施。二是保护活化提升历史建筑。充分把文化建设充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利用古旧建筑、古民居、老祠堂等建设村史馆、农耕文化展示馆、改造活化利用历史建筑等方式,展示和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彰显村庄内涵。如左步村建设人文历史文化馆展示村庄历史文化,南区曹边村突出侨乡历史和农业观光,打造侨乡特色精品村居,三乡镇雍陌村将华侨楼改造成名人文化馆,展示历史文脉。
(四)深入挖掘特色资源,建设湾区品质之城。历年来我市以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为依托,整合孙中山纪念堂、石岐天字码头、香山商会旧址、中西药局旧址等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个省文物保护单位以及10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资源,围绕孙中山成长、革命和荣归故里的活动遗迹,开发了孙中山史迹径精华段。另外,我市以镇街为单位,挖掘本地特色,纷纷举办多姿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今年5月份,南朗镇举办孙中山故里旅游区翠亨文化艺术节,其中中山影视城推出了“华服国潮美,音乐夜魅派”特别档节庆主题活动;南区在詹园举办2021中国(中山)古风动漫节;五桂山在大尖山露营公园举办“相约星空,露享开幕电影灯光节”;民众镇举办第四届捕鱼文化嘉年华;东凤镇为广大市民游客打造“亲你而来,为你而悦”灯光夜市;神湾镇举办菠萝文化旅游周,一连五天举办乡村美食嘉年华、无人机飞行秀、文艺晚会、京剧晚会、“菠萝的海”乡村大舞台、神湾游艇文化节等系列活动;黄圃镇石军村、板芙镇里溪村分别举办“2021年中山市乡村振兴系列活动暨美丽乡村红色之旅定向越野挑战赛”;沙溪镇举办2021中山沙溪文化旅游嘉年华。我们将继续挖掘特色资源,举办更多形式多样质量上乘的活动,打造湾区品质之城。
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立足重振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的新征程,紧抓“双区”驱动机遇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谋在前、动在先、干在实,以“五大美丽”行动为重点,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水平,挖掘历史文脉、自然特色和产业特色,加快建设富有香山风韵的精美农村。
诚挚感谢你们对中山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
专此函复。
中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8月30日
(联系人及电话:廖志高、高健欣,88221311)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