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小麦茎基腐病被列为山东省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是小麦重大病害之一。该病害在我市自2018年零星发生以来,呈逐年快速加重趋势,今年上半年发生面积达到了60.1万亩,所有涉农区市均有分布,其中白穗率R5%的麦田6.4万亩,占发生面积的10.6%,发生严重地块白穗率达到20-30%,严重威胁着我市粮食安全。为切实做好该病综合治理工作,有效遏制蔓延态势,确保粮食安全,现印发《青岛市小麦茎基腐病综合治理技术指导意见》,请各区、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及时做好指导防治。
附件:《青岛市小麦茎基腐病综合治理技术指导意见》
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1年8月30日
附件:
青岛市小麦茎基腐病综合治理技术指导意见
小麦茎基腐病是主要由假禾谷镰孢菌、禾谷镰孢菌等病菌综合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该病一旦侵染小麦,会导致分蘖减少、病株矮弱、穗粒数减少、粒重降低,后期易形成枯白穗,减产严重。该病害的病原菌可在土壤中存活,随农事操作及流水传播蔓延。该病害自2018年在我市发生以来,呈现逐年快速加重趋势,对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尤其在小麦、玉米双季秸秆还田地块发病率非常高,成为制约小麦生产的重大病害,对粮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为科学有效治理小麦茎基腐病,最大限度减少危害损失,确保小麦生产安全,市农技中心在前期试验探索的基础上,制定了综合治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治理目标
有效遏制小麦茎基腐病蔓延上升势头,降低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实现重病区种子药剂处理全覆盖,综合防治效果85%以上,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
二、治理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住关键时期,协调应用农业、生物、化学等防治技术措施,有效控制小麦茎基腐病发生与危害。采取“防、调、治”相结合的策略,重点做好小麦播前预防,结合物候及环境合理调控,对早期侵染及时防治。
三、关键措施
(一)做好监测调查。针对该病发生特点,开展科学抽样调查,全面准确掌握发生情况,对重发区域综合分析,制定长远策略,开展系统治理。根据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规律和特点,在做好系统调查的同时,重点做好三个时期普查,即冬前苗期调查、返青期调查和灌浆后期调查。调查时要科学选择典型地块,采取五点取样法,统计折算病株率、病情指数,准确及时掌握发病情况,为指导防治举措提供依据。
(二)科学栽培管理。一是选用良种。选择抗耐小麦茎基腐病品种或抗逆性强的品种,产量、品质等特性优良,质量符合相关标准(GB 4404.1)。二是合理轮作。常年发病较重的小麦-玉米连作区,根据当地实际,每隔2-3年,玉米与花生、大豆、蔬菜等作物进行轮作,切断菌源连续积累的途径,降低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危害。三是适当深翻。至少每隔3年深翻一次。小麦-玉米连作秸秆还田地块,适当降低秸秆还田频率,有条件的地块做到秸秆离田或畜禽过腹还田。玉米收获时,秸秆尽量打碎还田或机械化收集打捆清除田外。播前深翻土壤,深度约30cm 左右,将表层秸秆或残留物翻至土层下,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秸秆腐熟剂,加快秸秆腐熟,压低病原菌基数,降低病害发生概率。四是适期晚播。我市小麦播种适期为10月2日-15日,将小麦播种时间根据当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情况、气候条件和耕作实际,适期内适当晚播。五是精耕细管。加强田间管理,精耕细作,健身栽培。深翻后,耙细整平,表层土壤尽量平整,小麦播种深度均匀合理,降低病菌侵染几率。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追肥可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降低肥害机率。干旱、涝洼易发病或加重病情,需及时浇水和排涝。盐碱地抽取地下水灌溉易加重发病,应采用地表水灌溉。
(三)做好种子处理。秋季小麦播种后至越冬前是小麦茎基腐病菌侵染关键时期,保苗是防病关键,主要采取种子包衣或拌种技术。可选用含有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成份的药剂处理种子;每100kg种子可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300ml、或32%戊唑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00ml、或48%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00ml等包衣或拌种,或27.2%氟环菌?咯菌腈?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等拌种,兼治地下害虫、蚜虫等;或每100kg种子用1亿活芽孢/ g枯草芽孢杆菌微囊粒剂300-400g,或用1亿孢子/ g木霉菌水分散粒剂2.5-5kg,进行拌种。
(四)适时药剂防治。返青期施药,最好在3月上中旬完成喷药防治。可选用含有戊唑醇、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嘧菌酯等成份的药剂喷施小麦茎基部。如,可亩用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12g,或 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65ml,或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30-60ml,或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40-60ml,对水喷雾。施药方式可采用背负式人工喷雾或自走式施药器械喷雾,操作时注意调低喷头高度和方向,适当加大用水量,重点喷淋小麦茎基部。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