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给力,农机“加速跑”
来源:    时间:2021-09-06    作者:

  突出稳产保供,引领农业机械化发展

  日前,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新出台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

  意见对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和方向做出规划,明确新一轮补贴政策的实施原则和要点。“总体来看,新一轮补贴政策在范围、标准等方面作了适当调整,支持引导农民购置先进适用机械。”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胡刚认为。

  在补贴范围上,突出稳产保供。新政策将机具种类范围确定为15个大类41个小类138个品目,基本上将粮食和生猪等重要农畜产品生产所需机具全部列入补贴范围,实现应补尽补。其中重点增加了丘陵山区农业生产和畜牧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急需以及支持农业绿色发展和数字化建设的机具品目。“加强对深耕整地、播种、植保、烘干、茶叶生产加工、‘两利用’等农机具的补贴。推广使用智能终端和应用智能作业模式,将成套设施装备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胡刚强调,这些都回应了近年来农业机械化的新需求。

  补贴标准上,强调“有升有降”。“农业生产急需的机具提升补贴额度。已经明显过多、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机具要减少。”胡刚介绍,实施意见要求在确保资金供需紧平衡的基础上,围绕粮食生产薄弱环节、丘陵山区特色产业发展急需机具以及智能、复式、高端农机产品的推广应用,选择水稻插(抛)秧机等不超过10个品目的产品提高补贴额,其补贴额测算比例可提高至35%;对区域内保有量明显过多、技术相对落后的轮式拖拉机等机具品目,要降低补贴标准,确保到2023年补贴比例降低至15%及以下。

  在支持产品创新上,重点加快农机创新产品取得补贴资质步伐,尽快列入补贴范围。对技术创新特征明显,能够弥补农业机械化发展短板的农机装备开展农机专项鉴定,并纳入专项鉴定产品试点补贴范围。对我省急需的成套设施装备等农机新产品开展新产品补贴试点工作。

  记者留意到,新一轮补贴政策还明确在公开补贴产品信息表时,不再公布具体产品的补贴额,增强购机者议价自主权,鼓励市场充分竞争,防范部分企业按照补贴额来定价,维护市场公平。

  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

  农机购置补贴是一项重要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2004年政策出台以来,支持强度逐渐加大,惠及范围不断扩大,政策效果持续显现。

  省农业农村厅农机装备处处长张道华告诉记者,2004年以来我省共落实中央财政资金137.44亿元,补贴各类机具163.11万台(套),受益农户122.52万户,拉动社会投入资金376.30亿元。政策撬动下,截至去年底,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1%,比2015年提高9.4%,其中水稻、小麦、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6.3%以上、86.3%以上、87.1%以上,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紧随农业发展需要,2004年以来,补贴政策也在不断调整。据了解,早期政策补贴对象主要针对农户,现在扩展到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补贴范围不断“扩面增类提标”,2020年扩大到15大类41小类135个品目,较2015年底品目增幅达170%。补贴范围从粮食作物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拓展,从种植业机械化向畜牧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延伸,从优先保障粮食主产区机械化向大力支持丘陵山区机械化进军。

  “近年来的突出特点,是不断加大对生产急需的灌排、植保、烘干、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农业、山特产品加工等机械的补贴力度,加快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应用,以信息化加速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张道华介绍,目前全省已有3万余台机具安装智能终端设备,实现智能化操作和数字化管理。

  政策推动下,我省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农机化作业和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今年春耕备耕,全省共投入各类农机具140万台套,为确保不误农时、防疫救灾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夏”抢收抢种,各地精心组织,准备充足机具,用9天时间基本完成了全省小麦抢收任务,创造了新的麦收速度,实现颗粒归仓。

  针对难点和痛点,实施三大工程

  近年来,我省油菜面积增长明显,对相关机械的需求愈发迫切。

  “适合我省特点的油菜生产机械化装备及其配套品种、技术研发,仍相对滞后,成为制约油菜机械化种植水平的突出瓶颈。”省油菜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周可金告诉记者。类似这种“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问题,当前农业生产中依然存在。“不同生产环节、不同品种作物、不同产业、不同区域间农业机械化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张道华表示。

  从作物上看,棉油薯综合机械化率低于70%,果茶等经济作物的综合机械化率不到40%;从区域上看,皖北综合机械化率超85%,但南方丘陵山区只有70%左右;从产业上看,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81%,而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普遍不到50%;从基础设施上看,丘陵山区农机“下田难”“存放难”“保养难”问题突出。

  “‘十四五’期间,农业机械化就是要在购机补贴政策支持下,针对难点和痛点,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到202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要达到7200万千瓦,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要达到85%。”胡刚介绍。为此,未来5年我省将重点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工程、丘陵山区机械化推进工程、农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工程等三大工程。

  在社会化服务方面,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落实扶持政策,推广应用智能化、绿色高效机具,推进信息化管理,改善农机存放、维修、保养等生产条件,开展托管式、订单式作业服务,实现机具共享、互利共赢,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到2025年底建设800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

  丘陵山区机械化推进工程,目标是推动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逐步解决耕地“零碎化”难题。加强宜机化改造等方面的制度、标准、规范和实施细则的修改和制订,按照通行和作业要求,进一步明确田间机耕道路、排灌沟渠、田块长宽平等“宜机化”要求。

  农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工程,侧重加快推进物联网、大数据、农业传感器等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推广智慧农业、无人农场等,开展“互联网+农机作业”,实现数据信息互联共享,促进信息化与农机装备、管理服务及农机化推广工作融合,提高农机作业及调度的质量与效率。

  

  

  


https://nync.wuhu.gov.cn/nyzx/rdxwen/8295426.html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