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化州:推出三大托管模式 破解土地细碎撂荒难题
来源:    时间:2021-09-06    作者:

  探索土地“小块变大块”,引领小农户迈向现代农业道路

  茂名化州市,享有“中国化橘红之乡”等美誉,是全国产粮大县,拥有国家级糖蔗种植基地等特色鲜明的农业生产基地。然而多山多丘陵的地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现代化进程,近年在农村普遍出现的土地撂荒等难题更激发其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需要。

■茂名化州市那务镇那冰村,完成预流转后实行了机械化集中连片收割。

  今年以来,化州市整合资源搭平台,推动发展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7月设立的化州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下称“托管中心”)以茂名市翔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翔龙公司”)为承接主体,目前已探索出“土地集中连片+村集体+托管服务”“土地入股+村集体领办合作社+托管服务”“土地集中连片+托管员+托管服务”等三大模式,有效推动土地撂荒和耕地细碎化问题解决,在引领小农户迈向现代农业的征途上先走一步。

  耕地细碎 劳动力外流 土地遭撂荒

  8月的雨水一阵阵洒在化州市石湾街道旺竹圩村翌日就要整合的荒地上,任雨水飘落,几头黄牛仍陷在遍地的青草香中,悠悠啃食。旺竹圩村支书潘伟权撑着伞站在两大片“草地”间的村道上,再次跟身边的村干部核对次日将要动工的细节。

  潘伟权介绍,眼前这两大片地已经多年无人耕种,“至少撂荒了5年,原来的田埂都找不到了,边上水渠也不见了。”顺着他指点的地方,只见绿草无边般蔓延至不远处的林地,从旁边入村的公路上乍一看下来,并不会想到这儿竟是耕地。除了闲置时间长,该片土地细碎程度也不低。实际上,这两片合起来共约90亩的耕地涉及3个自然村,超过200户村民分散占有“一席之地”。

■茂名化州市石湾街道旺竹圩村支书潘伟权(左)撑着伞,站在两大片“草地”间的村道上与村干部核对第二天即将整合的荒地。

  潘伟权说,如今村里人外出务工,很多“搞装修一天有两三百块”,很少还有人会守着“一亩三分地”耕种了。去年开始,村里就已经想将土地流转出去,了解到翔龙公司在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潘伟权便联系上托管中心负责人也是翔龙公司的总经理全国龙。

  “昨天,我们刚跟旺竹圩村村民代表开会签好协议,计划明后天机器就进场整理复垦了。”全国龙说。事实上,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土地流转,潘伟权希望这90亩土地运转出效益来,打造成乡村产业的示范点,而后再推动村里其他撂荒土地的集中连片,再引入生产托管服务。

  而推动土地资源整合,将细碎的“小块田”整合成集中连片的“大块田”正是化州市开展农业生产托管的亮点所在,更是直击阻碍分散小农户融入农业现代化的痛点。

  三种模式初显效 土地整合是关键

  “目前我们在那务镇那冰村实施的是‘土地集中连片+村集体+托管服务’的模式”,全国龙介绍,该模式引导农户仅将土地经营权以预流转的状态流转至村集体,而后村集体再统一将土地交由服务主体开展托管生产,按每亩500元的保底收益标准与服务主体进行合作经营。

  在完成土地经营权预流转的过程中,他们也引入专业的国土测量团队对参与农户的地块“四至”现状进行航摄并绘测成图,“逐户按农户人口、耕地面积进行造册登记,明确各自地块的权属。”全国龙说,如此是为了留下可靠溯源根据,打消农户的顾虑。

  完成预流转后,托管中心便联合村集体一同推进土地整合,“将原来的田埂、边沟打掉,实现土地‘小块变大块’,同时整修了机耕路”。如此一来,原本破碎零散的土地便集中连成片,18个村组的单个地块从原本的平均0.8亩变成了3.4亩,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面积没有减少,但实际位置、地力条件等发生了变化,创造了机械化集中连片耕种的现实条件。

■茂名化州市那务镇那冰村,最早进行生产托管的土地已经完成了今年水稻的夏收。

  那冰村最早进行生产托管的这620亩土地已经完成了水稻的夏收。翔龙公司副总经理黄春华说,他们通过统一品种、统一耕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作业、统一收货的“五统一”服务,形成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可复制标准,收成时每亩增产了80斤。而在整个水稻管理过程中,每亩化肥的使用量减少了20公斤,托管中心还负责对接粮食收购加工企业,产出水稻从田间地头直接送到销售端,每亩土地实现节本增收近276元。

  同时,化州市还探索出“土地入股+村集体+托管服务”“土地入股+股份分红+托管”等模式。

  在合江镇大石头村,农户将土地经营权预流转到村集体后,便以1亩1股为单位入股到村经济联合社,而后经济联合社接入托管服务主体开展合作经营,形成“农户+组级经济社+村级联合社+服务主体”的利益联结方式。其中,农户保底收益500元/亩,组级经济社可获得30元/亩收益,村级经济联合社获得20元/亩收益,“这是我们将生产托管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的探索。”化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叶广森说。

  新安镇新塘村采取的是“土地入股+股份分红+托管”模式。新塘村山鸡塘合作社鼓励乡贤返乡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民发展成社员,实现“村社合一”。村里通过“土地入股+股份分红”流转了800亩土地,再引入托管服务主体发展青柚、柠檬种植,目前有63户农户参与,托管面积达450亩,350人受益。

  “不难发现,这几种模式的展开都离不开土地‘小块变大块’这个前提。”黄春华说。

  构建市镇村体系 科技支撑为根本

  在化州市生产托管服务中心,不同样式的飞防器械和先进环保的农业药剂共同陈列在展示厅。全国龙说,化州目前已经初步构建起“市生产托管服务中心+镇托管服务站+村托管员”的三级服务协办体系。托管中心除了提供托管服务外,还整合相应地区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资源,形成联合体。

■全国龙介绍,完成预流转后,原本破碎零散的土地便集中连成片,进行机械化集中连片耕种。

  延长产业链条、深化“农业生产托管+研产(加)供销”形式,紧密衔接产前、产中、产后环节也是他们发力的方向。同时,托管中心也在探索制定和形成水稻绿色生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农机作业等标准化技术体系,以专业素质推动农业经营组织化、产业化。

  全国龙觉得,生产托管要继续往深走离不开科技支撑,而要将小农户引入农业生产现代化轨道中,则不能绕开现代农业科技的普及。“我们现在有很好的技术,但更需要发挥的载体,土地整合仍是实现的关键。”黄春华补充道。

相关附件:


http://dara.gd.gov.cn/mtbd5789/content/post_3502125.html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