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特色农业 东辽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
来源: 时间:2021-09-06 作者:
特色农业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转化为名优产品和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乡村振兴,重要的实现因素之一是有产业支撑。近年来,东辽县锚定农业差异化发展新方向,紧紧抓住“特色”二字夯实基础,力促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不断推动农业特色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增强特色农业的产业关联性和地域聚集性,东辽县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一方面,延伸农业产业链,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提升农业综合素质、效益、竞争力;一方面,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充分享有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全链条的增值收益,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 禽蛋:打响“中国蛋谷”品牌 近年来,东辽县不断推动农业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全面谋划产业园区建设,立足实现县域经济突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蛋鸡产业集群。对核心区进行调整,依托东辽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厚德食品(金翼蛋品)为龙头,打造“中国蛋谷”。 吉林金翼蛋品有限公司经过16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农作物种植、饲料生产、蛋鸡养殖、生物质能源、生物工程、蛋品加工等为主,以鸡粪无害化处理、冷链物流等为辅的全产业链闭环企业,由一个小微企业发展成为鸡蛋加工水平和能力世界领先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公司年加工蛋制食品5万吨、年加工鲜鸡蛋10万吨、年加工无公害饲料80万吨、年加工有机肥10万吨。公司拥有7个标准化蛋鸡养殖基地,年存栏蛋鸡800万只,鲜蛋加工能力位居亚洲第一,蛋鸡养殖规模国内名列前茅。 位于安恕镇曲家村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国蛋谷”规划为五个产业功能区域和一个康养小镇,即基础蛋鸡循环生态养殖区、金翼蛋品科技创新区、智慧冷链物流区、食品工业加工区、蛋业科技装备配套区和蛋谷小镇。到2025年,核心产业产值将达到200亿元、蛋鸡存栏2000万只,年产鲜蛋44亿枚,鲜蛋加工率80%,全力冲击“千亿级”市场,在东北亚形成畜禽蛋品原料、加工、销售网络等产业领域的领导品牌,形成“中国蛋业看吉林、吉林蛋业看东辽”的产业格局。 柞蚕:“小毛虫”爬出大产业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辽县泉太镇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前提和中心,紧紧抓住“柞蚕小镇”特色示范镇的有利机遇,积极对外招商,与育才蚕业服务社合作,创新“村集体投资+合作社运营+一般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每年可育蚕种卵1500斤,放养林地1.5万亩,带动周边百余名村民增收就业,走出了一条具有泉太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东辽县养蚕历史悠久,县志1908年始有放养柞蚕的记载。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县柞蚕产业已经形成了完备的蚕业技术生产管理体系,每年蚕业生产的产值大约为1.2亿多元。2019年,被确定为“吉林省唯一柞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目前,东辽县着力创建了“东辽柞蚕”知名品牌,围绕柞蚕特色优势产业进行全产业链谋划,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东辽县现有宜蚕柞林面积15641公顷。其中,柞蚕场面积为4800公顷。今年,全县年放养柞蚕1360把。其中,放养春蚕210把,放养秋蚕1150把,年产柞蚕茧约180万公斤。全县从事柞蚕产业人员5千多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21名,多年来一直受到国家蚕桑体系管理平台的支持和指导,并和省蚕业科学研究院、沈阳农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 根据乡村振兴的需要,品种创新、技术创新、设备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蚕场经营创新的模式已形成,柞蚕业已经成为东辽县农村经济产业化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香瓜:“甜蜜”产业拓宽致富新渠道 在东辽县建安镇忠实村,“八里岗”香瓜可谓家喻户晓,每亩香瓜产量3000斤至4000斤,每亩地收入达3万多元。近年来,周边已有20多户种瓜专业户。不仅如此,瓜地每亩价格1500元,村民仅凭出租土地就比自己种地赚的还多,同时,又能打工再赚一份钱。如今,“八里岗”香瓜已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金果果”,镇里也非常看好这种种瓜模式和带动能力,要把香瓜作为乡村振兴的龙头项目,带动全镇打造香瓜产业。 东辽县云顶镇双城村紧邻二龙湖,种植陆地瓜已有五十余年的经验。双城村夜晚凉爽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的独特条件使得瓜果格外香甜。2016年,村领导远赴山东寿光学习现代温室育苗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探索,提早了香瓜上市时间,2月育苗,5月棚瓜即可成熟,增加了种植收入。 近年来,在云顶镇党委的有力带领下,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户以土地或资金入股,村书记带领村干部负责土地流转、技术指导、市场营销等环节,成立了东辽县城明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已建设55个冷棚、4个暖棚,年净收入可达到150至200万元,为100余人解决就业。注册的“云顶镇”香瓜商标品牌,通过微信及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的运营,产品销售至长春、吉林、沈阳等地。 食用菌:催生产业发展新“蘑力” 2016年4月,经过多方面考察,小良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东辽县渭津镇成立,潜心发展食用菌产业。经过多年努力,如今的小良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拥有大棚10个,新建成一座30平方米的冷库,可以储存鲜菇3万斤。今年,合作社生产菌棒达30万棒,产值约90万元。新增就业人数10余人,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辐射带动周边农户30余户。 近年来,东辽县坚持把食用菌生产作为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今年,东辽县逐步扩大发展规模,以白泉镇、平岗镇、辽河源镇、安恕镇、安石镇等乡(镇)为重点,依托新型经营主体树立一批典型,逐步带动周边群众参与发展,扩大食用菌规模。截至今年7月,全县食用菌栽培规模达3006万袋,产量达871吨,实现产值555万元。 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原则,东辽县围绕食用菌产业生产绿色化、加工精细化、菌种优良化这一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着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今年,全县食用菌种植规模力争发展1500万袋。到2025年,争取实现2400万袋。通过落实政策扶持、强化服务举措,东辽县如今的食用菌产业逐步呈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已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 乌苠:乡土记忆 焕发新生机 “顺着垄沟往里走,歪着脖子往上瞅,看着露出鱼肚白,伸出手来往下扭!”这是一代人采摘乌苠时的顺口溜。高粱乌苠,是由于高粱种子被黑粉真菌感染后,在高粱秸秆顶端生长出来的一种真菌。通俗地讲,高粱乌苠和多数可食用的蘑菇是一样的。东辽县已知采集乌苠的历史可追溯到清康熙时期,如今在农村生活过的人们,一提到乌苠就会唤起儿时的有趣记忆和一股浓浓的乡愁。 近年来,东辽县安石镇大力推广种植高粱乌苠,截至2020年,已连续举办4届“乌苠文化节”。金满乌公司是一家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且拥有健全知识产权的科技型公司。公司努力打造乌苠完整产业链,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2年,公司大面积种植乌苠获得成功,乌苠种植技术和高粱乌苠小麦粉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乌苠种植面积从十几亩扩展到3500亩,形成了目前全国最大的绿色乌米生产基地,日加工乌苠5吨,现有速冻乌苠、乌苠面粉、乌苠煎饼、乌苠酱、乌苠冷面、乌苠代餐粉、乌苠营养冲剂、乌苠孢子粉、乌苠地高粱米等35种系列产品,市场反应热烈,是百姓餐桌上一道道难得的美味珍馐。 如今,乌苠已经成为东辽特色农业品牌,并在带动农业增效、农民致富、贫困户脱困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累积带动百姓就业200余人。 中药材:立足生态化 拓宽致富路 近年来,随着生态种植理念的不断深入,东辽县以种植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在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推广绿色种植、生态种植,在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 2019年,吉林省佳焱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东辽县辽河源镇公平村创立,大力发展食用、药用兼观赏的百合产业。2019年至2020年,公司在辽河源镇、安石镇、足民乡流转了5270亩土地,全部用于百合种植。2020年,公司投入资金4000万元打造以种球培育、种植、加工、技术支撑、销售渠道等为一体的经营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经营化模式运行,通过流转土地,优先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在乡村振兴的同时,有效帮助农民脱贫致富。3个百合花种植基地每天所需工人约400人,仅发给工人的工资就有40000多元,不仅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问题,也促进了农民增收。今年,佳焱公司陆续对5270亩百合进行收获,预计能收获百合5200吨,产值约1.2亿元。 吉林省华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东辽县安恕镇曲家村七组,以试验性种植人参、西洋参为主要发展方向。2017年起,试验性种植人参35亩,产参籽120斤。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种植规模已达529亩。其中,试验性种植西洋参95亩,预计产参籽2000余斤。目前,公司发展多种实验基地,有一至七年生人参基地,种植长势良好,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走向致富路。
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109/t20210903_8206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