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雨下得急下得大,可我承包的300多亩地没有积水,雨水很快就排进沟渠了,种的玉米也没有损失。”9月3日,在田间察看玉米长势后,宝丰县商酒务镇赵官营村的种粮大户闫现高高兴地说。
7月中下旬的强降雨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但是闫现高流转的农田却经受住了“大考”。“这要得益于全县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使农业生产逐步从过去‘天’说了算到现在‘地’说了算。”宝丰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姚荣洁说,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举措,肩负着排涝、排渍、输水、生态等多项功能。
过去,由于田间道路不通,沟渠不畅,农田得不到及时灌溉、排涝,宝丰县的农业基础条件十分薄弱,种田是由“天”说了算。为打破“靠天吃饭”的困局,作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的宝丰县,近年来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近年来,该县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打机井563眼,埋设输水管道316.2公里,架设输电线路270.8公里,修建田间道路46.5公里,植树1.95万株,建设提灌站4个、蓄水池1个、漫水桥3座,蓄水3万余立方米,真正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该县按照“土地流转+农户托管”的方式,以群众自愿、承包关系不变、土地性质不变为原则,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解决了“地”的问题。同时,通过“政府投入+社会资本”的方式,解决了“建”的问题。该县积极向上“争”资金,克服困难从财政中“挤”资金,并通过田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300家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撬动社会资本1.2亿元,缓解了农田项目建设资金难题,实现多方共赢。
截至目前,宝丰县先后投资1.53亿元,新建涉及5个乡镇43个村的高标准农田7万余亩,核心区5000亩水肥一体化喷灌设施全覆盖,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广泛应用,实现了灌溉科技化、管理信息化、控制智能化、水肥精准化。据统计,项目区内每年可增收粮食约1050万公斤,惠及农户超1.5万户,增加农民收入超2300万元。
如今,在宝丰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放眼望去,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的高标准农田内玉米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今年谋划4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已顺利开工,我们将继续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出新招,在提升农业质效上求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作文章,坚决筑牢粮食安全屏障。”宝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文胜伟信心满满地说。(记者 巫鹏 通讯员王世超)
责任编辑:王志远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