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熟聚焦“2022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阶段性目标,围绕打造“山水美丽之地 时尚魅力之城”,全力冲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强化制度保障,工作推进机制做到“全流程”
把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聚焦重点任务,制定“三项清单”,“全流程”统筹推进任务落实。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常熟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围绕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四大目标,明确20项具体工程和99项“任务清单”,将具体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把三年目标逐步进行分解,做到目标、任务、责任三明确。二是细化工作举措。根据“任务清单”制定各部门(板块)的年度“工作清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年度重点工作,并根据年度“工作清单”,制定各部门(板块)农业农村现代化“项目清单”,确定项目的时间节点、预期目标和资金投入,以“指标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节点化”工作推进机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任务。三是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市领导、市级机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镇级领导包村联系制度,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目标任务的落实,实现村村全覆盖。建立镇(街道)、部门联络员制度、监测报告制度,定期召开工作部署会、工作推进调度会和专题分析会,细化工作措施,确保高质量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夯实产业基础,农业现代化跃上“新台阶”
围绕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发展水平。一是开展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片区建设。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部署开展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片区创建工作,用两年时间建设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田美乡村3类示范片区25个以上。通过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性服务设施配套、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打造生产技术现代化、组织经营产业化、外貌景观风景化的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样板。二是推进“智慧三农”数字化建设。启动实施“智慧三农”项目,着力推动“互联网+”融入农业全链条,开创性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框架,夯实数据资源,对全市涉农地块进行最优单元划分,精准到田埂,累计划分34.17万个地块,涉及面积79.35万亩。将面积、土地利用规划及现状、经营主体、种养殖等基础数据赋予“地块”并持续更新,逐步实现“地、物、人、事”多维统一管理。获评农业农村部“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省委网信办“首批江苏省数字乡村试点地区”。
三、建设美丽常熟,农村现代化呈现“新面貌”
根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建设行动相关部署,常熟高标准谋划、高投入打造,全域高水平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一是围绕“全域提升”,开展“千村美居”工程。市财政每年投入5亿元奖补资金,聚焦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全域高标准建设特色宜居乡村。2021年计划完成600个左右村(组)的优化提升,到2022年基本实现美丽宜居村庄全覆盖。今年截至目前已完成446个村(组),累计完成超2000个村(组)的优化提升。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通过美丽庭院、美丽菜园和“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激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维护的积极性,持续推进环境优美、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新时代乡村建设。二是围绕“以点带面”,建设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区。坚持“试点与示范”齐抓,在创建特色康居(宜居)乡村、特色田园乡村精品点位的基础上,依据相对集中、连片创建的原则,围绕生态环境、风貌特色、乡风文明、产业发展等内容,聚力打造特色精品示范区、特色康居示范区,以精品示范区带动周边连片的村庄环境提升。2021年开展“常熟虞山风景片区”特色精品示范区、“福泽望虞q宜居常福”“江畔美城q田美浒浦”等13个康居示范区建设。
四、提质农民生活,农民现代化实现“新突破”
围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不断优化农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一是“三治融合”不断夯实乡村治理根基。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在规范和约束村民行为的作用,实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目标。不断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100%全覆盖100%实体化运作,全省首创“数字门牌”系统,进一步深化网格化联动机制,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安全隐患排查在实时。深入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2021年将实现行政村创评全覆盖,并建立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全市矛盾纠纷调解率、调解成功率保持在99.8%以上,刑事发案数量十二连降,公众安全感超98%。二是多措并举促进“村强民富”。积极引导村级联合抱团、异地发展,加大对低效村级工业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清理腾退,打造高端产业载体,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深入开展“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活动、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活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提升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促进资金、科技、人才等资源要素流入乡村,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和困难群众精准帮扶,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2021年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预计超112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超4万元。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