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至2020年连续3年获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其中2019年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这是本轮机构改革以来,广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绩单。连年佳绩,实属不易,广东有何秘诀?
赛场上的领跑者,往往起步快、迈步大、步子稳、冲劲足,广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也是如此。新一轮机构调整后,广东省抓机制、建体系,快速理顺农田建设管理职责。与此同时,强建设、重管护,发挥信息化优势突破农田监管难题,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一子落全盘活。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广东省田、土、水、路、林得到综合治理,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耕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盛夏时节,记者走进南粤大地,片片稻田嫩绿飘香,宽敞的机耕路延伸交织,灌溉渠里水流清澈,一幅大美农田画卷令人陶醉其中。
抓机制建体系谋思路
下好农田建设大棋局
广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源自于广东省“抓机制、建体系、谋思路”的建设规划。
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广东省委、省政府建立了强有力的约束考核机制,形成联合督导和通报机制,建立处级干部分片抓落实机制和定期调度机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耕地目标保护责任制考核等,强化激励和约束,对实施进展慢、任务完成情况较差的市县给予通报、约谈,确保责任落实到位。通过定期调度、分析研判、跟踪落实、处级干部分片抓落实等方式,及时掌握建设进展情况,加强点对点督导,推进项目加快实施。
在国家管理制度框架下,结合广东高标准农田建设实际情况,该省构建出了“1+1+1+N”模式,即“1个地方政府规章广东省耕地质量管理规定+1个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通知+1个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N个配套制度办法的制度体系”,包括项目评审、监理、调整终止、竣工验收、工程管护、专家库管理、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高标准农田、垦造水田后期管护方案等,基本构建起广东省农田建设管理制度体系。
据介绍,该省在谋划“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委托技术单位多次开展实地调研,通过信息化手段挖掘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结合国土空间、水资源利用、扶贫规划层层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形成全省建设统一规划布局。同步研究制订高标准农田建设初步规划设计技术规范,工程体系数据库汇交规范,宜机化改造、土壤改良、生态保护等工程技术规范,配套形成规划标准体系。
一图统管一网通办
确保农田建设数据精准可靠
高标准农田建设点多面广,经过多年建设,究竟建了多少?建在哪里?效果如何?为摸清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广东省精心打造农田建设管理信息系统,致力于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解决这些问题,增加高标项目监管的精准度。
机构改革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成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专班,以农田建设管理处为班底,从相关专业技术单位和信息系统开发公司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打造农田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二期)。系统于2020年3月正式上线使用,实现全省高标农田建设管理“以图说数”“有据可查”,在全国农业农村部门中率先全面承接上图入库工作。
据了解,新的农建系统承接了“十二五”以来的历史数据、原农综历史数据,以及机构改革后新建、在建高标准农田项目新上报数据。系统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实时动态管理,实现农田建设统计“一张表”,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数量多少”的问题。采用地理信息空间技术,接入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农业“两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等数据进行综合展示分析,利用多维度的耕地一张图大数据,实现农田建设成果“一张图”,解决“高标准农田建在哪里”“质量高低”等问题。
广东省农田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提升了农田建设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系统为立项“排重”、项目监管、大数据分析、规划编制和项目选址、对接全国农田建设监测监管系统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度。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在已有基础上已开展农建系统(三期)建设,建立“互联网+高标准农田监管”体系,将建成后高标准农田利用监管纳入,实现高标准农田项目在立项、实施、验收、管护等方面的全过程移动巡查监管。计划启动农田遥感监测管理工作,在移动巡查手段应用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航空航天遥感、北斗导航、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利用高清卫星影像图等遥感影像信息,开展天空地多手段结合有效监测,不断提升省级监管能力,为开展高标准农田工程质量管理、激励考核、绩效评价等提供更加有力依据。
重视绿色生态加强建后管护
提升建设标准和质量
广东省积极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和建后管护模式,不断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有力保障高标准农田稳定持续发挥效益。
开展绿色高标准农田创新示范。该省从2018年起就在全国率先出台《广东省农业综合开发绿色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指引(试行)》,机构改革后,继续深化绿色高标准农田建设。2020年选取4个县(市、区)开展高标绿色农田示范试点,并编制了示范工程技术指引,打造一批“生态好、土地沃、产品优、农民富”的绿色农田样板。江门市海晏镇是紧邻南海的水稻种植重镇,农田里鱼、虾、蛇、蛙类生物特别多,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专门设计具备生物逃生通道和栖息场所的排灌渠道,最大限度减少项目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干扰,明显提升了田间生态环境,减轻庄稼病虫害发生。肇庆市怀集县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依托,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基础上,将建设高效种植基地与建设高标准农田统一起来,大力推进绿色生态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先后建成以水稻丝苗米和蔬菜为特色的农业基地。
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研究制订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从全流程全面加强建设质量管理,推动按时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清远市创新高标项目管理和施工方法,在确保建设质量基础上加快建设进度,如采取商品混凝土现浇铺设水泥路、利用挖掘机在自制的“移动式搅拌槽”内现场搅拌混凝土,并通过挖掘机助推拖拉机的模式,解决雨天材料无法运输的问题,同时动员引导返乡农民工就地参与高标准农田作业,每个施工班组可同比提高90%的工作效率,2020年度项目全部提前90天完工。
创新项目建后管护模式。该省农业农村和水利部门密切配合,发动农民用水协会、用水专业合作组织等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共同加强高标准农田项目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监管。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关于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金融保险创新试点的通知》,引入商业保险对高标准农田项目工程质量、建后管护、自然灾害与意外事故等予以保障,为广东粮食安全再添上“保险锁”。
“粮食稳,则天下安。”高标准农田建设得好不好,关系到粮食生产能力高不高。据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粮食生产能力提升10%以上,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左右。平均每亩可带动农民增收近500元,项目区平均每亩地块增值200多元。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节约用水和化肥农药的施放,在降低农业投入成本的同时,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特别是在广东省部分项目开展生态沟渠建设,打造绿色高标准农田,促进了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实现生态宜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将组织相关专家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模式,如数字农田、绿色生态农田、宜机化等,丰富高标准农田建设内涵。落实建后管护责任,加强管护措施,激活农田价值,保证高标准农田既要建得好,也要管得好,还要用得好。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