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同意对外公开
郭凯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耕地质量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科技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政策补贴力度
近年来,中央财政积极支持开展重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地膜回收利用、农机深松整地、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等相关工作,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耕地质量。“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86.5亿元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支持674个县,以点带面提升秸秆利用能力;累计安排资金296亿元实施整县制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支持723个县提升粪污利用能力,实现585个畜牧大县全覆盖。此外,国家还投入资金深入推进农膜回收行动,在100个农膜回收重点县打造农膜回收示范样板,在西北6个县开展农膜回收区域补偿机制试点,加强重点地区农田“白色污染”治理。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财政部等部门,继续健全以绿色高质高效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积极争取加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膜回收利用等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相关政策的资金投入,持续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夯实农业绿色发展基础,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二、关于扩大耕地保护利用试点范围
我部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利用工作,一方面加强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畜禽粪污还田等地力提升措施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以提升耕地质量和产能为导向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退化耕地治理试点等工作。针对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及包括辽宁在内的东北4省(区),积极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加强黑土地保护顶层设计。2017年,经国务院同意,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等联合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明确到2030年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东部实施2.5亿亩黑土耕地保护任务。2020年,我部联合财政部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在东北适宜区域实施保护性耕作。今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联合印发《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进一步落实黑土地保护利用相关工作。二是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2015―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东北4省(区)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并逐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扩大项目实施范围。截至2020年底,东北4省(区)已有41个县(市)实施过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累计开展黑土地保护技术示范3150万亩次。三是探索形成了一批有效治理模式。通过多年的试点示范,探索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形成了免耕少耕秸秆覆盖还田、秸秆和有机肥混合深翻还田、玉米连作秸秆一年深翻两年归行覆盖还田、秋季水稻秸秆翻压还田等多种黑土地保护利用模式。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力度,逐步扩大保护利用范围,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坚持分区分类、综合治理,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护性耕作、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等项目,以解决黑土地“变l、变薄、变硬”问题为导向,开展土壤侵蚀治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肥沃耕作层培育等,构建黑土地保护利用长效机制。
三、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2019―2020年,我部联合有关部门安排中央补助资金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国共建成高标准农田约1.65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585万亩。从各地实际情况看,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改善,抗灾减灾、旱涝保收能力明显增强。2021年,我部共下达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00万亩。
下一步,我部将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任务、建设布局和重大措施,加快实施新一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指导各地总结建设经验,综合考虑实际建设需求、水土资源条件和财力状况等因素,有序推进本地区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规划体系,着力推动农田建设从以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型,提高投入标准和建设质量,加强耕地质量提升。一是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切实加强水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助力农产品品牌打造。二是在坚决完成新增建设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建设年代远、设施配套不完善等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实现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三是加强高标准农田保护利用。联合有关部门,将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及时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防止“非农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
四、关于加大土壤改良科技投入
科技部一直高度重视土壤改良科技创新工作,“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部署了“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等重点专项,实施了秸秆还田技术与装备研发、氮磷流失综合防控技术与产品研发、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地膜回收与利用体系、土壤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技术研究等土壤改良相关任务。通过专项实施,研发出一批适应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装备等成果。项目实施区域氮磷和农药污染负荷降低20―50%、农药残留率降低30―50%,污染农田重金属有效性降低50%以上、农业有机废弃物无害化消纳利用率达到95%,为改良农田土壤、提升耕地质量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十四五”期间,科技部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部署了“农业面源、重金属污染和绿色投入品研发”“北方干旱半干旱与南方红黄壤等中低产田能力提升科技创新”“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等重点专项,聚焦土壤健康保育与产能提升、黑土地监测评价与侵蚀阻控等重点任务,瞄准黄淮海中低产田产能提升,黑土地耕地立体监测与评价等主攻方向,支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助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探索“揭榜挂帅”、青年科学家项目、部省联动、企业创新联合体等新的项目组织实施机制,激发创新活力,确保土壤改良科技创新稳步发展。
感谢您对我部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联系单位及电话: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
010C59191280
农业农村部
2021年8月11日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