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中山市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发展壮大乡村康养产业,推动富民兴村的建议》(第125018号)提案收悉,经综合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和体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局、五桂山街道、南朗街道、三乡镇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对我市乡村康养产业发展建设工作的关注,此建议符合中山实际,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对促进我市发展壮大乡村康养产业,推动富民兴村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全部采纳,并在实际工作中逐一落实。
一、关于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全面规划的建议
一是高标准编制规划。我市编制的《中山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壮大乡村康养产业相关内容,比如“打造康养村居带,依托板芙、神湾、坦洲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典型的岭南水乡资源,结合西江流域D家文化、客家文化、侨乡文化等形成具有特色的乡村康养社区、康养小镇、康养民宿,打造成与港澳联动发展的健康养生、旅游度假、休闲观光基地,打造中山西南部乡村康养产业带”“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等内容。
同时,出台《中山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中山市民宿管理暂行办法》《中山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中山市乡村旅游规划及精品线路设计》《中山市民宿发展规划(2019-2025年)》等一系列乡村旅游规划,为康养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南朗街道将孙中山故里旅游区文旅发展平台列为“头号工程”,正在打造美丽乡村三大示范片区,依托5A级孙中山故里旅游区,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及农村自然景观,发展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加快发展集美食、娱乐、住宿、农事体验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打造具有南朗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五桂山街道综合利用红道、绿道、古道资源,充分发挥五桂山绿色生态优势,深入挖掘岐澳古道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古氏宗祠等红色资源,推动历史人文景点串珠成链,打造全域文旅空间格局,为五桂山康养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发展富民兴村产业。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中山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中山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方案(2018-2020)》《关于促进中山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以及正在编制的《2021-2023年中山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方案》,对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布局作出规划及指导,提出要重点在优质水产、特色花木和都市农业三个方面发展,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同时将旅游融入农业产业发展当中。南朗积极申请“横门水蟹”农产品地理标志,开发崖口“富硒大米”产业,有序规划健康绿色的种植业、养殖业和特色产业。五桂山实施“产业+旅游”,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扶持建设多个现代农业园区;实施“文化+旅游”,筹建珠江纵队纪念展示中心和红色文化博物馆,串联古氏宗祠、十六烈士纪念碑、中山县行政督导处遗址等,连片打造红色文化体验区。
二、关于强化统筹协调,落实政策保障的建议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统筹协调各单位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农村金融等九个专项组,统筹包括乡村产业、财税金融、土地利用等方面与乡村康养产业相关的各项工作,各专项组按照乡村振兴任务清单协力推动乡村振兴建设。
二是加强政策资金扶持。出台《中山市文化和旅游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以及《实施细则》,扶持包括文化创意旅游、康养旅游等业态新、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旅游项目。正在编制的《中山市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对认定的农业公园经营主体提升至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同等地位,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进一步促进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三是提供用地保障。当前,我市正在编制《中山市乡村产业项目点状供地实施细则》,其中明确实施点状供地的要求:一是乡村产业项目及其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需在城镇开发边界外使用零星、分散建设用地的,可实施点状供地。二是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土特色产业、乡村信息产业及乡村新型服务业等乡村产业项目适用点状供地。
三、关于创新发展模式,加快设施建设的建议
一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2019年9月印发《中山市市级农业公园认定标准(试行)》,引导各镇街充分挖掘资源禀赋,打造成集当地特色农业景点、良好休闲设施、乡土文化、农耕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休闲综合体。截至目前,我市共认定市级农业公园12家,其中省级3家。同时,认定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5个,示范点18个。
二是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我市以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为抓手,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多措并举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选取有一定产业基础、有一定历史文化传承要素、生态环境优美、村两委班子强的村居,共创建136个美丽宜居村,21个特色精品村。2021年,将《加快推进我市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我市人大一号议案,更是高标准严要求全力推进,由市领导挂点联系11条特色精品示范村,全市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机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我市十四五规划中的乡村建设行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建设为乡村康养产业发展打好基础,提供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三是大力发展民宿。我市已印发《中山市民宿管理暂行办法》,为引导民宿朝集聚化、特色化、品牌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拟于8月中旬召开“发现中山之美 共享乡村振兴”中山市民宿产业发展暨招商推介会,进一步推动中山市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举办各类活动。南朗连续三年在左步村举办“美丽乡村?和谐南朗”为主题的稻田音乐节,同时还举办了农民运动会,突出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融合,扩大特色农业文化品牌影响力。今年还将组织农耕文化和美食文化相结合的特色精品活动――横门开渔节。南区举办“寻找美丽中华”全国旅游城市定向赛(中山南区站)和广东省第十五届定向越野锦标赛,通过举办活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乡村定向运动基地、研学旅行示范基地等。
五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旅配套设施建设,围绕古村落、美丽乡村试点村、旅游名镇名村等旅游特色村和乡村旅游景区,重点推进全市旅游交通标识牌、全域旅游导览标识牌以及旅游咨询系统的建设。建设社区体育公园,在黄圃镇、板芙镇、神湾镇等建设一批社区体育公园。提升我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乡村康养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2020年已累计建成农村5G基站超1600座,5G网络覆盖行政村156个。我市于今年开始开展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创建工作,东区花苑社区已积极申报“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目前已通过省老龄委办公室的审核。
四、关于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康养品牌的建议
一是打造养生健康度假村。南朗立足于濠涌村、榄边村特色资源,发挥中医药城产业集聚优势,以健康产业为核心理念和驱动,集乡村生活、健康、旅游、养老养生、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结合健康疗养、医疗美容、生态旅游、文化休闲、体育运动等,打造“养生健康度假村”。
二是发展养生健康游。依托华南现代中医药城、中山国家健康基地、中医院等发达的健康医疗资源,引进公园式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养生度假、康体等业态,结合传统中医健康养生理念,大力发展休闲养生、康体运动、医疗科普等与健康产业相关的旅游产品。立足三乡温泉、五桂山生态区,引进高端健康养生机构进驻,发展运动休闲健康养生等疗养旅游产品,形成完整、交融、互动的健康旅游产品体系,培育中医药健康旅游、膳食养生、温泉疗养、保健康复、夏冬候鸟式旅游等大健康旅游品牌,建设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森林康养基地和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打造享誉内外“康养胜地”旅游品牌。其中,三乡镇温泉旅游度假区入选了省级旅游度假区。
三是做好中医药康养宣传。中山市中医院作为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促进医院,拥有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中山市中医药文化馆开展了一系列中医药文化相关项目,如共享文化馆系列活动、馆校互动活动、中医养生文化旅游活动等。其中中医养生文化旅游项目是最早开展,最成熟的项目之一,内容包括文化馆的参观、中医养生讲座、中医药膳品尝、养生八段锦的教授等。
五、关于引导民众参与,加强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是加大培训补贴力度。近年来,省市相继出台《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等各类政策措施,推动落实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政策,鼓励包括康养产业在内的劳动者提升自我技能,并对符合条件的学员给予相应补贴。
二是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法律与行政学院又称健康产业学院,现有国家示范专业和广东省品牌专业――社会工作、广东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专业――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院整合校政行企与社会多方资源,目前已成为广东省基于教育与培训融通的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中山市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基地,与企业共建了“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学院加强跟社会多方进行多种类型的合作,提升该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学生实操能力,为乡村康养专业输送更多的高水平人才。
三是支持重点群体返乡入乡创业。2020年,印发《转发关于进一步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工作意见的通知》(中人社发〔2020〕42号),鼓励和支持各类人员返乡入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到乡村创办初创企业,可按规定享受一次性创业资助、场地租金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等政策扶持。对认定的中山市西区金嘉创业孵化基地、古镇创谷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6家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分别给予10万元投资建设补贴,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围绕重点产业项目聚集发展。截至2021年一季度,全市45个创业孵化基地累计进驻4826个创业团队,带动就业1.797万人。同时,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作用,为重点群体围绕乡村康养产业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市发展壮大乡村康养产业,推动富民兴村工作的关心支持。
中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8月16日
(联系人:叶健健,联系电话:88221222。)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