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村里多年的困难户,他从没想到靠种梨能实现脱贫致富。
十多年前,司春发的妻子身患癌症去世,两个绕膝走的孩子、治病欠下的外债压得他喘不过气。孩子小,司春发不能外出打工,全家收入仅靠几亩棉花地,日子过得紧巴。
2015年,司家庄村也建起专业果树种植合作社,发展起了秋月梨种植。在村干部的鼓励和带动下,司春发也加入其中。“在家种梨,收成好,也不用出远门打工。”司春发喜上眉梢。
司春发的经历,是当地发展的一个缩影。威县地处古黄河、古漳河长期泛滥淤积而成的冲积平原区,拥有大面积的河荒地,土地贫瘠,漏水漏肥,不适合种庄稼。
尤其是106国道以西,涉及7个乡镇、104个村,沙化土地较多,以往种植的花生、红薯等作物产量较低。当地人把这一区域叫做西沙河流域,流域内百姓生活贫苦的窘况亟需改变。
改变自2013年发生。从那一年开始,威县县委、县政府把西沙河流域沙化土地开发作为脱贫攻坚的战略性举措,确定在西沙河流域实施10万亩梨产业带建设。
昔日沙荒滩涂,如今梨果飘香……短短几年时间,在威县西沙河流域曾经的沙化地上,就崛起了一片绿色生态海洋。
“目前,威县梨产业园区种植规模已经达到10万余亩,标准化梨园达到了230个。”威县梨产业园区管委会总工程师刘明亮介绍说,威县梨产业园区也被评为河北省首批现代农业精品园区、省级出口鲜梨质量安全示范区。
“现在,大部分梨园亩产量在3000公斤以上,亩均收益在万元以上,梨产业也真正成为了‘万元钱’产业。”刘明亮介绍说,发展梨产业为我们隽艘惶跆厣种惨捣⒄沟男侣纷印
“在梨园打工,我负责的梨树有17000多棵,年收入约18000元。”当地梨农李秀红笑着说,她以前是贫困户,现在脱贫了,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