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马鞍山市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
一、病虫发生趋势
综合分析预测:2021年全市水稻重大病虫害总体将(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偏重发生,稻瘟病、稻曲病感病品种偏重发生,二化螟中等发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存在流行风险。预计2021年全市水稻重大病虫发生面积320万亩次。
二、防治工作指导思想与防控目标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牢固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突出水稻穗期病害和“两迁”害虫做到早研判预警、早谋划部署、早调度落实,抓好病虫监测防控、农药减量增效,推进绿色防控、科学防控、全程防控和统防统治,为全年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防控目标:通过有效防治,将水稻重大病虫造成的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推进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具体目标:水稻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 55%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65%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持续减量化。
三、水稻病虫害主要防控技术
1. 防治策略
坚持“预防秧苗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的水稻病虫管理总原则,以稻田生态系统和健康水稻为中心,以抗(耐)病虫品种、生态调控为基础,优先采用农艺措施、昆虫信息素、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措施,增强稻田生态系统自然控害能力,降低病虫发生基数。应用高效、生态友好型农药应急防治,控制危害。推进绿色防控专业化服务,促进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水稻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
2. 主推技术
(1)选用抗(耐)性品种。因地制宜选用具有抗(耐)性的水稻品种,避免种植高(易)感品种。
(2)生态调控。田埂和田边适当保留禾本科杂草,可种植芝麻、大豆、波斯菊、硫华菊、紫花苜蓿等显花植物,涵养和保护寄生蜂、蜘蛛等天敌;路边沟边、机耕道旁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丛距3-5米,降低螟虫种群基数。
(3)农艺措施。①翻耕灌水灭蛹。越冬代螟虫化蛹期连片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降低虫源基数。②健身栽培。适时晒田,避免重施、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应用赤?吲乙?芸苔或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植物诱抗剂,提高水稻抗逆性。③推行低茬收割,秸秆粉碎后还田,降低螟虫残虫量。④稻鸭共育。在水稻分蘖初期,将15-20日龄的雏鸭放入稻田,每亩放鸭10-20只,水稻齐穗前收鸭。
(4)理化诱控。越冬代二化螟、大螟和主害代稻纵卷叶螟始蛾期,集中连片使用性信息素,通过群集诱杀或干扰交配减轻为害。群集诱杀采用持效期3个月以上的挥散芯(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平均每亩放置1套,根据虫害特点,适当调整诱捕器高度。
(5)全程防控。播种至秧苗期:开展药剂浸种或拌种,预防恶苗病、烂秧病、苗瘟、水稻茎腐叶枯病、稻蓟马、灰飞虱等;选择性防治秧苗期灰飞虱、螟虫等,用好送嫁药。破口前:重点防治纹枯病、叶瘟、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病虫害。根据主要病虫种类、发生程度、发生期,确定主治对象和防治适期。合理混配药剂,治“主”兼“次”,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穗期:根据病虫发生实际,以稻飞虱、稻曲病、穗瘟病为主治对象,兼治纹枯病、穗腐病等其他病虫害。
3. 主要病虫害具体防控措施
(1)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两迁”害虫
①科学管理肥水。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优化稻田生态环境,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提高水稻抗逆性。
②保护利用天敌。提倡单季稻大田在7月初前尽量不用化学农药,营造有利于稻田天敌繁衍的生态环境,促进其建立有效控害种群,发挥自然天敌控害作用。提倡稻田养鸭、稻“渔”共育等综合种养技术,提高水稻生产综合效益。
③开展诱杀控害。推广稻纵卷叶螟性诱技术。
④抓好药剂防治。防治指标:稻飞虱分蘖至孕穗期百丛虫量 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防治稻飞虱,生物农药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苦参碱等,化学农药可选用三氟苯嘧啶、氟啶虫酰胺、醚菊酯、烯啶虫胺、呋虫胺、吡蚜酮等。防治稻纵卷叶螟,生物农药可选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等品种(生物农药宜在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施用),化学农药可选用阿维?氯苯酰、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等。
(2)二化螟
①翻耕灌水灭蛹。越冬代螟虫化蛹高峰期,冬闲田及时翻耕灌深水并保持一周以上;一代螟虫化蛹之前降低田间水位,化蛹高峰期适度灌深水一周左右,压低虫源基数。
②推行栽培避螟。单季晚粳稻区水稻播期调整至6月10日左右,减轻一代二化螟为害。
③理化诱控和释放天敌。推广二化螟性诱技术,释放稻螟赤眼蜂寄生控害。
④科学开展药剂防治。防治指标:分蘖期二化螟枯鞘丛率 8-10%或枯鞘株率3%,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一代重点防治早稻大田、再生稻田、单季稻秧田和冬闲田早中稻,二代重点防治单季稻田,防治适期在卵孵高峰期,重发区域7-10天补治一次;三代重点防治双季晚稻、迟熟单季稻。生物农药可选用苏云金杆菌(Bt.)、金龟子绿僵菌 CQMa421、多杀霉素、印楝素等,化学防治药剂可选用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氯苯酰、四唑虫酰胺、甲氧虫酰肼、溴氰虫酰胺等。
(3)稻瘟病
①选用抗性优质品种。倡导种植中抗稻瘟病以上的优质品种,水稻品种在连续种植4-5年后要及时更换。
②做好种子处理。水稻播种前用肟菌?异噻胺拌种。
③加强肥水管理。
④及时开展药剂防治。防治苗瘟、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5%时施药防治1-2次;防治穗瘟,感病品种要严格做到破口前3-5天喷药预防,齐穗期补治。生物农药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申嗪霉素等,化学农药可选用三环唑、丙硫唑、肟菌?戊唑醇、苯甲?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
(4)稻曲病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及时开展药剂防治。于水稻破口前7-10 天(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施药预防,视天气情况,破口期再治一次。生物药剂可选用井冈?蜡芽菌等,化学药剂可选用氟环唑、咪铜?氟环唑、苯甲?丙环唑、肟菌?戊唑醇、苯甲?嘧菌酯等。
(5)水稻纹枯病
①加强肥水管理。
②及时开展药剂防治。防治指标:分蘖末期至孕穗期病丛率达到10%时和破口抽穗初期结合保穗施药防治,生物农药可选用井冈霉素A、井冈?蜡芽菌、申嗪霉素等,化学药剂可选用噻呋酰胺、肟菌?戊唑醇、苯甲?嘧菌酯、烯肟?戊唑醇、氟环唑等。药液要均匀喷在稻株中下部,重病田块7-10天后再治一次。
(6)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选择抗病品种:不同水稻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抗病性存在着明显差异,一般糯稻抗性强于粳稻,粳稻强于籼稻,常规稻强于杂交稻,窄叶品种比阔叶品种抗病。
①种子处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疫情发生区要全面推行种子处理,可选用85%强氯精粉剂(300~500倍液)或20%噻唑锌悬浮剂(200倍液)浸种,或者噻唑锌拌种。这二种药剂浸种可以有效杀灭种子携带的病菌,推迟病害始见期7-10天左右。通常先用水预浸12小时,再用药剂浸12-24小时,再用清水洗净即可催芽播种。
②狠抓秧田防治。移栽田于秧苗3叶1心和移栽前5-7天,开展两次秧田预防,亩用有效成份氯溴异氰尿酸30-40克、噻唑锌20-30克或噻菌铜16-20克喷雾。
③大田药剂防控。立足早治和用药保护的原则,发现一点打一块,发现一块打一片。在做好病情调查的基础上,有零星发病中心的田块,及时喷药封锁发病中心,喷药时要先喷未发病的区域,逐渐向发病中心包围,发病中心要相对重喷;发病中心多的田块,应进行全田防治;病害常发区或老病区,在台风暴风雨前后要进行一次统防统治,防止病害扩大蔓延。防治用药可任选下列一种药剂,避免长期使用某同一品种,以防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适用药剂包括噻唑锌、中生菌素、噻森铜、噻菌铜、琥胶肥酸铜、三氯异氰尿酸、氯溴异氰尿酸等。施药间隔期7天左右,视病情发展决定施药次数。
4. 注意事项
(1)性信息素诱杀二化螟、大螟和稻纵卷叶螟,应大面积连片应用,不能将不同害虫的性信息素诱芯置于同一诱捕器内。
(2)生物农药应适当提前施用,确保药效。
(3)稻虾、稻鱼、稻蟹等种养区和种桑养蚕区及其邻近区域,应慎重选用药剂,避免对养殖造成毒害;水稻扬花期慎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减少对授粉昆虫的影响;破口抽穗期慎用三唑类杀菌剂,避免药害。
(4)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与混配,避免一季多次单一使用同一药剂。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禁用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农药,慎用有机磷类农药。
(5)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稻米质量安全。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防治工作顺利开展。水稻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约占全年粮食产量的75 %。水稻重大病虫防治工作事关我市农业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重大、涉及面广,各地要高度重视,要充分发挥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指挥部统一领导和协调的作用,强化植物保护公共服务职能,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全力搞好病虫害防治。各级农业行政主管和技术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各项重大病虫害防控措施,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二是加强测报预警,科学指导防控。由于近年气候复杂多样,极端气候频发,加之因种植品种、栽培方式的改变造成不同区域间、作物品种间病虫发生差异大,各县区植保部门、乡镇测报点要强化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工作,规范开展病虫调查,及时上报病虫信息。大力推行病虫可视化预报工作,在去年含山、当涂试点推广“智慧测报”新技术基础上,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病虫监测预警智能化、自动化装备和技术。各县植保站要示范推广昆虫性诱自动计数、田间小气候实时监测、病虫害远程监控等技术,完善病虫监测预警网络平台。同时,各地要建立农作物病虫情发生预测会商制、防治定期汇报和重大病虫防控工作通报制度。密切跟踪因气候因素、种植品种、栽培方式的变化导致病虫发生新变化,遇重大情况及时研究并作出预报。
三是广泛开展宣传指导,打好防控硬仗。各地要主动对接宣传、媒体等部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形式,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广泛宣传普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通过群发手机短信、QQ(微信)群,以及召开防治现场会和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措施,提高防治信息到位率。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组织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民科学防控,切实提高病虫防治质量和效益。稻瘟病、稻曲病等穗期病害流行性强,发生面广,危害性大,各地要以重大病虫为防治重点,关键时期要广泛组织发动农民群众全力开展防治,打好重大病虫应急防治硬仗。
四是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融合。各地要加速推进农业生态调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技术,努力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不断提升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平。全市建立 25个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融合示范区,分别为含山县8个、和县7个,当涂6个,博望区4个,核心区面积2.84万亩,示范面积8.18万亩,辐射带动面积76.6万亩,花山、雨山等面积较小的地区建立百亩不等的绿色防控示范点。在示范区内开展害虫成虫诱杀或诱集、生物防治、植物免疫诱抗剂和高效低风险农药、高效施药机械等的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工作,集成适合我市推广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大力扶持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有机融合,确保病虫害绿色防控效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http://nyncj.mas.gov.cn/nyyw/tzgg/2000995261.html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