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来源:    时间:2021-08-17    作者:

  

  文/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静

  摄/陆文祥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邵国良

  这是一片神奇的黑土地。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作出指示:黑龙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要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2018年,总书记在这里殷殷嘱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省委书记张庆伟多次要求全省上下,切实肩负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使命,努力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坚决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中国饭碗”这样端好端牢

  七月的龙江大地,一派生机盎然。

  在绥化市北林区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田里,水稻已经抽穗。省农科院绥化分院水稻品质育种所所长、二级研究员聂守军和团队成员正在进行杂交试验,这是每一个新品种诞生的第一步。每年这个时间,他们都在试验田里忙忙碌碌。“牢记科研使命,不忘育种初心。”聂守军说,“我们要打破国外育种技术垄断,打好种业翻身仗,用智慧和力量守住中国粮食,端好中国饭碗。”

  在五大连池市大豆“伙伴行动”高产攻关科技示范园区,大豆开始扬花。来自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二十余位专家,一边查看大豆长势,一边提出下一步管理建议。富民村大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景志军介绍,园区整个生产过程贯彻了绿色发展理念,集成合理整地、适时播种、平衡施肥、科学田管、及时收获等各环节高产高效技术,解决了制约大豆产量提高的瓶颈难题。

  在北大荒集团友谊分公司第二管理区的第二作业站,金色的麦浪随着微风摇曳。几台绿色的机械在其间穿梭忙碌――收割机在脱谷,割晒机忙割晒。友谊分公司农业生产部农机部长李元霸说:“今年小麦采取分段收获,割晒完了,晾晒水分达到标准水分后,再进行拾禾作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不断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向机械化、规模化、科技化要产能,争当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如今,我省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基本实现,包括智能化育秧车间、自动精量播种、飞机航化“无人”作业、自带导航系统的大型农机……耕地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也走在全国前列。

  “藏粮于地”守住粮食生产“命根子”

  7月9日,我省与中国科学院签署院省《共同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绥化市海伦市、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齐齐哈尔市等示范区,针对厚层黑土保护与利用、水稻土和白浆土质量与产能提升以及现代农业技术助力乡村振兴等关键问题,开展万亩规模示范,因地施策,形成保护利用黑土地的系统解决方案。

  图为黑河市五大连池农场一架飞机正在大豆地里低空作业,喷施“营养液”。

  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我省狠抓耕地这个农业要害,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农业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全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是全国的1.83倍。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4%。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0.1%。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2020年我省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886.7万亩,全省98%以上项目县份建设任务都过万亩,最大建设面积达20万亩以上。初步形成了七类“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进一步释放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整体成效。今年上半年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010万亩,同比增长18.3%。

  ――落实黑土地保护项目。积极争取国家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资金和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资金,今年分别遴选15个和19个县(市、场)开展试点。新增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000万亩,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

  ――推进耕地质量改善。今年落实保护性耕作国家任务2310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目标。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还田利用率达到65%以上。新建800个病虫疫情监测网点,总数达到3000个,增配监测设备3902台(套)。更换节药喷头18万套,总数累计达到82.4万套。组织开展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68项。

  ――建立健全保护机制。正在制定《黑龙江省黑土耕地保护管理“田长制”工作方案》,修订《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起草《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成立省级黑土地保护利用专家组,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集成。牵头开展“大棚房”问题、打击盗采泥炭黑土、违规占用耕地搞绿化等专项整治行动,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藏粮于技”不断提高粮食产能

  随着现代科技正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全产业链进行深度融合,发展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甚至是无人化的现代农业,已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2020年,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无人农场作业面积为2000亩,2021年已发展到5000亩。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驾驶插秧机、无人驾驶收割机……借助卫星导航定位,无人驾驶的机械不仅精度不减,而且有效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作为全国实施农机化生产较早的省份,我省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98%。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8.3%。农业组织化程度领跑全国,全省200亩以上的土地规模经营总面积达到1.3亿亩以上,位居全国之首。培育出优质粮食、畜产品、山特产品为主导的农产品产业集群,打造出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可按市场对品种、品质需求,提供数万吨至数十万吨的优质粮食及其它农产品。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采取“任务清单+攻关小组”模式,组织17个协同创新体系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100余个。遴选并发布全省区域性、引领性主推技术20项,其中寒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被遴选为全国主推技术发布。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38个,支持70个县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开展农民普及型培训286.8万人次。

  ――提升农机化水平。启动2021-2023年新一个周期的农机补贴政策,做到优质优补。开展农机作业标准化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全程全面提升农机作业质量。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农机安全生产与监督管理,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

  ――加快数字农业建设。在10个县开展数字农业示范县建设试点。推进北大荒农垦集团建三江分公司开展智能化无人机械作业试点。组织申报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项目8个。成立全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促进会,入会企业已达33家。

  农业插上了科技翅膀,农产品加速提质增效。北安市宇新农机合作社去年有些地块大豆亩产实现420多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主要得益于专家培育的高蛋白、高产品种,再加上科技种田。”合作社理事长王福贵说。

  像宇新农机合作社这样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我省突破20万个,已成为推动粮食增产的重要力量。而且,今年全省有4700多个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签订了全程托管服务合同面积超过2000万亩,向农业现代化迈出了关键一步。

  推进种业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

  我省坚持把种业创新发展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制定了《黑龙江省种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编制了《黑龙江省“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种业翻身仗迈出坚实步伐。

  ――加强种质资源普查与保护。启动全省畜禽种质资源普查和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开展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确定,目前6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2家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1家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和1家微生物资源库已完成专家现场评审。

  ――加强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建设10个专家育种示范基地,示范作物657个品种。确定高产优质品种285个,指导全省种植户科学选种用种。审定推广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334个,认定工业大麻品种4个,审核上报国家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60个。

  ――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积极争取2021年国家制种大县奖励资金,继续实施大豆良种繁育能力提升补助政策,支持17家企业实施大豆良种繁育能力提升。推动国家级大豆种子基地建设,改善南繁基地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

  ――加强种子质量监管。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对种子生产、加工、销售进行全程质量检测监管,加强种子线上线下销售监管,清查春季种子市场,加强物流等重点环节管控,依法严厉查处***侵权、制假售假、以粮代种、非法转基因种子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龙江熟,天下足”。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万多亿斤。2020年,我省粮食生产“十七连丰”,总产1508.2亿斤,连续10年位居全国首位。玉米、粳稻、大豆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玉米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13%以上,水稻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12%以上,大豆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40%以上。杂粮杂豆品种全,质量好,畅销国内外市场。

  “牛马年,好种田”。美好的希冀在牛年伊始,就已伴着种子播种进黑土地。随着水稻抽穗、大豆结荚和玉米灌浆,丰收的希望越来越清晰,粮食安全“压舱石”也越来越牢固。


http://www.hljagri.org.cn/rdgz/xgxx/202107/t20210722_820143.htm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