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7日开村前,高淳区高岗村已悄然“出圈”――大批***、建筑发烧友、游客慕名而来,近距离欣赏拍摄景观建筑,路边常常停满了机动车;来自全国各地的研学团队接踵而至,民宿预约已经排到9月……?
高岗村的蝶变,源于清华大学和高淳共同开展的乡村振兴探索和试验。2018年12月,清华大学和高淳区签署“乡村振兴工作站共建协议”,在高岗村建设江苏省首家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两年多的时间里,近百名清华师生积极参与高岗村乡村建设,“小乡村+大学府”“校园+田园”的乡村振兴实践,为破解“千村一面”“产业雷同”“资源闲置”“人才流失”等乡村振兴现实难题探索了一条“高岗路径”。?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高淳)工作站实践成果展示暨高岗村开村仪式现场
环境之变:分类施策,强调独特个性和最小成本
高岗自然村隶属于高淳区漆桥街道茅山村,村庄户籍人口138人,39户人家。村域面积约320亩,村庄周边耕地、林田、水塘环绕。走进高岗村,但见远山如黛、近水含烟,高岗?耕读公社服务站、守望?乡村赋能中心等一幢幢别具特色的建筑与周边山水相互辉映,既有乡村民居的质朴,又有现代建筑的实用。与江南地区多数美丽乡村清一色的“青砖黛瓦马头墙”不同,高岗村的数十幢建筑粗看并无特别之处,但大量采用的红砖、青砖等外墙材料,让这些建筑非常协调地融入自然。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96级本科生袁牧是乡村振兴高淳工作站的校友站长,他所在的校友团队参与了高岗村改造工程中的设计施工、基础建设等环节。“我们总体思路是,不搞大拆大建,不做奇特建筑,能利用的都利用,能保存的都保存,进行最小限度、最小成本改造,充分保留乡村本来的特色面貌。”袁牧认为,江南地区有大量乡村并无特定特征,没有必要在改造时都设计成徽派建筑、苏式民居等传统复古结构,同质化的美丽乡村非但不能体现村庄特色,更无法增进村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乡村应该是务实的、丰富多元的。”遵循这一理念,袁牧团队经过详细研究和前期规划后,决定以美丽乡村特色村为目标,充分发挥挖掘高岗村肌理清晰、水网环绕的地形优势,强化村庄原有空间形态,优化整合村庄现状风貌,结合清华园环境,打造既有清华元素又富有高岗江南水乡特色的宜居环境。
两年多的时间里,高岗村按照上述原则大力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着力优化村庄格局,将道路、停车场等交通空间,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以及廊院、住宅等私密空间融合打造,构建熙春园(农耕体验区)、艺畴园(农田演艺区)等“一村六园”功能区。同时积极嵌入“清华元素”,重点塑造水木清溪、耕读之门、荷塘月色等9个重要景观节点,通过“一环一轴”两条主路串联起村庄乡振文创社、省耕别馆、水木学馆等“一社四馆”,创造丰富的“读意”环境氛围,最终形成了兼具美丽乡村与大学气息的高岗?清华村。
品读?文创空间
产业之变:不走寻常路,围绕研学业态全面发力
7月17日上午,在高岗村耕读?清华学堂内,漆桥中心小学的学生们正在开展夏令营研学活动,当天正在进行的是油印版画制作课程,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动手操作,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耕读?童梦场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但乡村发展特色产业,却是难中之难。从此前各地美丽乡村来看,大多走农旅融合之路,发展观光旅游产业,游客前来采摘蔬菜瓜果、吃农家菜、住农村民宿,欣赏乡下的山水田园风景,临走的时候再买点土鸡蛋土特产,同质化的业态让游客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乡村振兴要各具特色,需要各展所长,势必要打破旧的发展模式。清华大学出智力、出规划,当地政府给支持、出资金,经过广泛的基层调研和多次讨论,双方共同决定,在村庄业态规划上另辟蹊径,不走观光旅游“寻常路”,而是瞄准研学教育培训,结合小茅山田园综合体规划,以耕为本、以读为核,发展高岗?清华特色田园教育产业。“教育是清华大学最大的资源,也恰是乡村稀缺的。”袁牧表示。
特色产业加持,推动高岗振兴迈入快车道。以特色田园教育为主题,该村规划建设了“两基地、两中心”,即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农耕文化中心、村民活动中心,打造集耕养、教育、文创、游乐、食宿五位一体的清华耕读公社,引入了咖啡、零售、生态餐厅、文创开发、高端民宿、团建培训等多种业态,为游客提供磨豆腐、做米糕等多种手工体验项目,同时搭建起“乡村戏台”,充分展示“跳五猖”“蚌仙舞”等当地传统民俗文化。
此外,高岗村还以高岗“耕”的印象,融合清华“读”的意境,打造“耕读”特色品牌,截至目前,已先后有10余所国内外高校1000人次学生在高岗村开展20余批次实践活动,形成超过5万字的实践成果。
如今的高岗村,每逢晴好天气,游客盈门已成常态。“今年暑期,全国各地学生分批来村里开展研学活动,民宿已全部订满。”茅山村党总支副书记蔡朝阳说,接下来村里还将发力企业团建、教育培训等领域,让振兴后的乡村更有看点,更有潜力。
学生们在豆腐坊中体验豆腐制作
资源之变:唤醒沉睡资源,加速优质资源“逆流”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长期以来,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核心资源要素往往从乡村向城市单向流动,这种虹吸效应造成乡村难以留住人才、吸引资金。而高岗村的创新实践,让核心资源悄然逆流。?
调查显示,高岗建设此前“空心化”严重,村里138人只剩下约50人留守,45幢房屋中有15幢空置。2018年,抓住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建设机遇,高淳因地制宜对高岗村开展闲置农房收储租赁,引入国资平台高淳建发集团,从村民手中租赁20幢房屋,总计盘活2966平方米闲置农房,同时对17.3亩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入市交易,总成交价超1200万元。通过注入政府资本、国有资本,撬动集体资本、引进市场资本,有效解决了乡村发展的资金难题。
“建设用地收益的10%作为茅山村村集体经济收入,20%用于村民一次性分红,最多一户分到了5.7万元。40%入股建发集团,每年保底分红5%。”茅山村党总支书记何玉宝介绍,此外,村里还专门成立了运营公司,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如今的高岗村村民不仅有土地租金、股金分红,还有务工薪金,被称为“三金农民”。数据显示,3年来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
乡村振兴高淳工作站的成立,不仅唤醒了农村沉睡资源,也撬动了清华大学“智囊团”和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向高岗村汇聚。每逢节假日和寒暑假,大批清华学子们奔赴而来,开展实践历练、基层调研,并为当地提供建筑设计、乡村规划、文创设计等多方面公益服务。?
“有个大姐准备开农家乐,卡在审批这一步不知怎么办,我们正在帮忙推进。还有一户村民想要改造房屋,我们提供了多个设计方案供他挑选。”清华大学乡村振兴高淳工作站校方站长乌家宁说,在为当地原住民提供服务的同时,他们也更清晰了解到中国乡村本来的模样,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实现了双赢。
与此同时,当地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得到有效激发。眼看村里游客越来越多,村民诸春花萌生了办农家乐的想法,在清华学子的帮助下,房屋改造设计方案已基本敲定。她笑着说:“以前外出的村民中,已有五六户返乡就业、创业,还有好多人计划回来,村里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姜胜耀表示,高岗村探索的乡村振兴模式,不仅会成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乡村振兴范例,也将为中西部乡村未来发展提供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样板和路径。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