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三湘粮仓更充盈
来源:    时间:2021-07-22    作者:

  

   早稻收割,种粮大户肖小华满心欢喜,他种的50亩早稻,亩产达到500公斤,比往年增产一成左右。

  日前,记者来到常宁市罗桥镇智邦农机合作社采访。肖小华告诉记者,今年购买智邦农机合作社的服务,翻耕、育(插)秧随叫随到,早稻包育秧、插田,每亩仅需170元,比自己搞更合算。

  “人努力,天帮忙,政策好。”肖小华算账,政府有补贴,产量提高一成,市场粮价上扬,今年堪称“丰产增收好年成”。

  据农情调度,全省早稻播种面积1825万亩,圆满完成目标任务。至7月21日,预计89%的早稻颗粒归仓,单产高于上年、好于预期,打好了粮食稳产增产的关键一仗。

  正是丰收好年景,三湘粮仓更充盈。

  党政同责,上下齐心抓粮食

  粮食生产年年抓,今年力度明显加大。今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确保粮食产量,并实行党政同责。

  今年,湖南把粮食生产放在更为突出位置,一系列约束考核措施升级。省农业农村厅介绍,抓好早稻生产,全省动员之早、部署之密,前所未有。

  落实党政同责,省、市、县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抓总的粮食生产工作领导机制,将粮食生产工作纳入对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绩效考核和督查激励事项。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粮食生产,超前部署抢抓主动。

  刚开春,全省对标对表中央要求,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下达。省、市、县、乡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党政同责确保粮食生产计划落实。市县两级还同步成立工作专班,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分解到村、到组、到户、到地块。

  春耕生产高峰期,省政府加强调度,抓好农资供应,及时调用国家和省级储备种子330万公斤,保障早稻生产用种需求。开辟农资运输绿色通道,稳定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供应。

  4月中旬,省政府在娄底召开耕地抛荒专项治理现场推进会,抓抛荒治理力度空前。全省排查耕地抛荒存量面积158.36万亩,督促各地限期整改。

  “落实党政同责,镇村干部抓抛荒治理不敢懈怠。”衡阳县三湖镇党委书记熊国样告诉记者,乡镇领导分片包村,深入田间地头,对抛荒田一丘一丘整治,还要留下照片记录,进行对账销号。

  5月份,省里组织86个核查组抽样核查。对抛荒一年以上的耕地取消次年耕地地力补贴,杜绝一边拿补贴、一边抛荒的现象。全省计划今年完成抛荒治理面积100万亩,现已完成复耕87.91万亩,其中复种面积73.25万亩。

  通过治理抛荒,不仅确保早稻生产稳面积,还实现了“藏粮于地”,夯实粮食发展基础。

  早稻夺得丰收,成绩来之不易。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称,湖南作为主粮大省,省委、省政府始终抓紧粮食生产不放松,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这是我们应尽的政治责任,也是应对各种风险的基础。

  激发动能,政策支持不含糊

  当前,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意愿不高。面对现实难题,保粮食生产不能只是一个口号。

  今年,湖南出台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拿出“真金白银”,激励农民种粮得实惠。

  省政府出台支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10条政策措施。加大对双季稻生产支持力度,认真落实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稻谷目标价格、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双季稻轮作试点、新建大棚育秧基地、农机作业补贴等各项农业扶持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含金量。

  目前,全省已落实中央和省级粮食生产投入资金17.38亿元,其中农机购置补贴7.45亿元,新增支持双季稻发展的商品粮奖励资金4.38亿元、耕地轮作试点资金4.5亿元、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资金1.05亿元。初步统计,今年全省各级粮食生产投入资金将超过30亿元。

  解决早稻育秧缺劳力、缺技术等难题,种粮大县着力抓好集中育秧。全省发展早稻集中育秧面积988万亩,比去年增加175万亩,带动全省减少早稻直播30%左右。

  强化硬件基础设施,省财政持续加大投入。过去5年,全省共投入322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847万亩,做到“旱能灌、涝能排”,确保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优化金融支农服务,解决种粮大户、合作社的“贷款难、贷款贵”。省农业农村厅先后与8家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为粮食生产主体提供优质便捷的贷款服务。同时,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积极防范和应对粮食生产风险。全省在35个县开展水稻生产大灾保险试点,在37个产粮大县开展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全省水稻保险覆盖率达到82%,高于国家要求12个百分点。

  “政策给力,信心倍增。”茶陵县界首镇白沙村种粮大户谭芳英告诉记者,种粮大户、合作社流转土地种双季稻,每亩可享受早稻种子补贴50元、早稻集中育秧补贴70元。此外,还有早稻种植补贴约40元、稻谷目标价格补贴约40元,种植一亩早稻合计奖补200元。

  政府“真金白银”奖补,大户实实在在扩种。谭芳英说,自己今年种1600余亩早稻,比去年多种200亩。眼下,丰收已到手,增收有保障,“双抢”干劲十足。

  藏粮于技,夯实产能强基础

  粮食丰收,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近年来,湖南大力推进“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广节本高产增效新技术,巩固提升粮食产能。

  “早稻生长前期,天气并不理想。由于推广了新技术,依然夺得高产丰收。”汉寿县岩汪湖镇武竺山村村干部张光果告诉记者,县里派技术员驻村蹲点,创办双季稻万亩高产示范片,推广优质稻“湘早籼32号”,示范“性诱天敌治虫”绿色防控技术,“虫口夺粮”保丰收。

  推进“藏粮于技”,省里每年发布主推品种,引导农民“种好粮、卖好粮”。今年全省主推早稻品种有湘早籼45号、湘早籼32、天龙4号等,兼具产量与米质优势,丰产性能稳定。省里重点推进杂交水稻创新引领区、“一带一路”种业国际合作交流基地建设,打造种业创新高地。

  加快新技术入田,省市县层层办点示范。今年全省创建粮食生产省级万亩示范片17个,总面积26.3万亩,推广良种良法配套,示范绿色栽培技术,夺得高产丰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平衡增产。

  农机农艺融合,实现“节本、省工、高效”。省里推广机插机抛、化肥深施、无人机打药、机收减损等农机化新技术,为粮食丰收“保驾护航”。

  “28亩早稻,网上预约收割机,不到5个小时收割完毕,每亩还减少5公斤损耗。”衡阳县长安乡长安村种粮户廖亚辉高兴地说,“县里搭建智慧农机平台,预约农机作业服务,就像城里市民网约出租车一样方便。”

  去年9月,衡阳县投入60多万元,打造全省首个县级智慧农机管理平台,运用北斗终端设备,对全县农机具实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供需对接信息服务,确保不误农时夺丰收。

  科技扎根沃土,田野活力奔涌。省委、省政府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省涌现30亩以上的规模种粮大户17.73万户,粮食类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1.4万个、1.9万家,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达3.6万多个。

  随着新型经营主体的壮大,全省粮食规模经营面积逾1780万亩。新型农民向科技要产量,用科技增效益,连年高产夺丰收,逐渐走出“靠天吃饭”。


https://nyncj.changde.gov.cn/zhdt/gzdt/gsnnydt/content_849462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