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河南、吉林、湖南考察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害是种子和耕地。我国人多地少,耕地是最宝贵的资源,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关系14亿人的饭碗能否牢牢端稳。
目前,我国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新情况、新挑战、新问题层出不穷。中央反复强调必须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但部分地方落实耕地保护不到位,甚至出现了“上面着急、下面不动”的情况。一些地方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造林搞景观绿化,一些企业或生产主体流转耕地甚至永久基本农田,从事林果业、挖塘养鱼,个别地区乱占耕地建农房、建别墅,“饭碗田”变成了“插花田”,“种粮食”变成“种楼房”,种种乱象令人痛心、发人警醒。
耕地保护红线就是政策线,也是高压线,绝不是松紧线,必须令行禁止。加强耕地保护需要政策引导,法制保障,同时也需要合理的利益补偿和正向激励,有效调动乡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农民积极性,构建合理保护模式。一些地方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有的地方探索建立“田长制”推动耕地保护。2017年起,山东、天津、河南、北京等地相继推行“田长制”,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田长制”是一种基层耕地保护网格化的管理机制,在不同政府层级设立相应层级的田长。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将宏观抽象的保护责任落细落小,实现耕保责任全覆盖。在村级层面,“田长”一般由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担任,他们对农业生产情况最熟悉,对破坏耕地的行为最敏锐,有助于保护力量下沉到田间地头。
有的地方利用现代科技为耕地保护赋能增效。2020年以来,福建省浦城县积极推进农田建设管理数字化行动,利用遥感、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研发了县级农田建设数据资源管理系统“掌上农田”。该系统融合遥感影像数据,统筹各部门数字资源,基本实现农田建设统一、精准、高效的资源数据管理体系。特别是以遥感影像为基础,融合自然资源部门的土地利用现状、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耕地质量等别、坡度数据,水利部门的河道红蓝线、水质水文资源数据,以及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两区”划定、未建高标准农田的连片耕地、未建高标准农田的水稻功能区数据,形成农田建设移动一张图,实现全要素、空间化管控,解决了以往没人管、没手段管的问题,耕地信息上图入库,保护政策“落地下田”。
有的地方发挥乡村治理新机制开展耕地保护。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等地探索建立耕地保护积分制,利用微信小程序引导开展耕地保护。积分制包括宣传类、执法类、种植类和综合类积分,镇级层面由镇政府组织实施,村级层面由村委会组织实施,对农户主动参与耕保政策宣传、依法依规用地、积极开展农业生产等情况进行积分。对于表现突出的管理主体和生产主体,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在浙江衢州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还引入了市场机制,发挥专业管护公司的作用,利用政府授权或者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耕地质量和农田设施进行管理和管护,也取得了较好地成效。
耕地保护是一项公益性、外部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应当看到,种粮比较效益低这个情况会长期存在,在全球也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是绝不意味着对耕地保护的要求就可以因此降低,单纯只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生态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抓耕地保护,必须强化系统观念。一方面,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稳步提升农业补贴水平,抓紧完善种粮补贴的动态调整机制,让种粮的人不能亏钱,并获得维持再生产的合理收入;另一方面,要将农业补贴政策、生产发展扶持政策,以及农村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等,与生产主体履行耕地保护责任挂钩,坚持权利义务对等原则,通过一揽子支持政策来调动生产主体开展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对于保护成效进行必要的监测评价,让耕地保护不但成为全社会共识,也成为生产主体的行动自觉。这样,耕地保护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才会抓得更紧更实。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