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强力推进撂荒耕地整治,保障粮食安全
来源:    时间:2021-07-22    作者:

  

  为着力解决耕地撂荒问题,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达州市出台了防治“非粮化”任务清单和撂荒地治理措施,分解10万亩撂荒地治理任务;设立粮食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激励种粮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对履职不力、耕地撂荒面积较大的责任主体进行约谈问责。截止目前,全市通过农民捡种、村集体组织代耕代种、新型经营主体流转、高标准农田改造等复耕复垦撂荒地8.95万亩,种植粮食作物面积7.83万亩。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要求各县(市、区)切实履行耕地监管责任,成立整治耕地撂荒保障粮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整治方案,压实复耕责任,细化保障措施,明确相关部门职能职责,责任落实到人。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耕地撂荒整治工作具体问题,并向上级报告耕地撂荒整治情况。将耕地撂荒整治保障粮食安全纳入年底目标绩效考核“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党政同责”。

  二是强化政策引导,多方支持复耕。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耕地撂荒整治保障粮食安全的通知》,要求从2021年起,各县(市、区)对复耕复垦一定规模撂荒耕地种植粮食作物的新型经营主体,给予不低于300元/亩的补贴,市级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从产业发展资金中对复耕复垦撂荒耕地50亩以上的新型经营主体给予奖励。通川区双龙镇长河村引进业主流转土地,玉米套种大豆复垦撂荒耕地550余亩;达川区石梯镇在盘龙、小银山等5个村发展“高粱+”产业6300余亩,盘活撂荒土地4500余亩;宣汉县胡家镇李磊和袁军、君塘镇桂刚等种粮大户,复垦、捡种撂荒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500余亩;开江县俊泰种植合作社流转莲藕基地撂荒耕地,改种水稻500余亩;大竹县团坝镇农华村金穗来家庭农场流转土地528.5亩,其中复垦撂荒地栽种水稻266.2亩;万源市草坝镇返乡农民工郑丽开垦撂荒果园和茶园,栽种水稻、玉米近400亩;渠县七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中滩镇、土溪镇、静边镇捡拾撂荒地种植水稻、大豆、花生等农作物2600亩,种粮大户袁雪东在宝城镇捡拾撂荒地种植大豆、花生1200亩。

  三是投入项目资金,改善耕种条件。按照《达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0年)》文件精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撂荒地耕种条件。宣汉县利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资金3442万元,新增建设2.2万亩高标准农田,利用涉农整合资金9000余万元用于沟、渠、路、提灌站等农田配套设施的建设,治理撂荒耕地1000余亩;大竹县童家镇、清河镇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改造原潜育性水稻田700余亩;渠县建成高标准农田61.34万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遏制耕地撂荒。

  四是强化技术支撑,激活复垦潜能。从农技、植保、土肥、种子、农机等相关职能单位抽调技术骨干组成农业专家技术团,在耕、种、管、收等关键农事环节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复垦业主掌握耕地熟化、轻简化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农技知识,从技术上助力撂荒地复耕复种。

  


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1/7/20/75b621d05d7240419551824958fd6f15.shtml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三农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网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