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良田生机勃勃,美丽乡村宜居宜业,农民群众喜上眉梢。放眼宿州乡村大地,映入眼帘的处处是丰收的景象和圆梦小康的喜悦。
乡村要振兴,农民要小康,重点在“三农”。近年来,全市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稳住农业基本盘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作为皖北农业大市,宿州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有效保障了全市农业生产、粮食安全。
高标准造良田,端牢自己饭碗。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2019年全市投资7.74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51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4.68万亩);2020年投资7.14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47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4.55万亩),项目区呈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机能进、旱能浇、涝能排”高产稳产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2021年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6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作为皖北粮仓,宿州坚决扛稳粮食保障重任。2016年――2020年,全市粮食总产分别为403.19万吨、410.09万吨、430.02万吨、443.51万吨、449.6万吨,粮食产量逐年增长,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全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守好“肉摊子”,拎稳“菜篮子”。2018年以来,全市全力推进生猪稳产保供,深入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产品价格得到有效保障。2019年肉类总产量51.87万吨,禽蛋产量27.6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12.14万吨。2020年全市生猪存栏223.2万头、出栏367.2万头,完成全年保供任务;蔬菜累计播种面积125.5万亩,累计产量240万吨,市场供应有效保障。今年一季度,全市生猪恢复生产稳步向好,蔬菜市场供应充足,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深化改革释放红利 激发农村内在活力
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广大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目光逐渐由“土里刨食”转向“地里掘金”,奋发有为、敢为人先的宿州人再一次走在了变革的前沿,开启了“点土成金”的产业革命。
多年来,我市通过一系列改革,理顺了农民和集体的关系,从单一的以粮为纲的种植业到确立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开启了现代农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壮丽征程。
农村改革纵深推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整市推进试点工作,2017年全面完成试点任务。目前,全市共发放确权证书116万户,切实做到为广大农户“确实权、颁铁证”,有效维护了农民群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法权益。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421.08万亩,流转率46.64%。
2011年11月,我市获批成为首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了“创新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体系”的试验任务。2017年9月,徘衽唇ü蚁执┮挡翟埃胛沂泄蚁执┮凳痉肚腿┐甯母锸匝榍纬伞傲角辉啊备窬帧E┐寮宀ㄖ贫雀母镎惺缘闳挝癜词蓖瓿桑┐濉叭洹备母锸缘惴段е鸩嚼┐螅小叭洹备母锸凳┐迨1197个,占比94.9%。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十村培强、百村扶优、千村提升“十百千”工程,2020年底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到881个,其中收入50万元的强村103个。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壮大,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致富路。全市家庭农场由2015年的3641家发展到目前的15226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35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50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由2015年的8876家发展到15990家,其中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32家、省级以上109家、市级以上601家。发端于我市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2017年被农业部等六部委联合发文在全国推广,入选2018全国“三农”十大创新榜,并连续三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截至目前,全市联合体已发展到312家,位居全省第一位,加入联合体的龙头企业336家、合作社831家、家庭农场2078家,覆盖了粮食、畜禽、果蔬、林木等主导产业,年产值达400亿元。
科技驱动绿色发展 现代农业渐入佳境
在“吃得饱”的基础上,追求“吃得好”。全市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成为现代农业主旋律。积极调整化肥使用结构,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减少化肥用量,强化病虫草情监测预警,加大绿色防控示范引领作用,严控农药使用量,2015年以来我市农药、化肥使用量始终保持零增长。持续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全市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从2015年的72.8%提升到目前的100%。2018年开始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资源化利用率达81%,截至目前已提升到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逐年提升。全市“三品一标”有效认证248家,产品291个。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小麦机收率稳定在99.9%以上,玉米机收率达到93%以上,大豆机收率达到97%以上。预计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9.7%。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授予我市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称号。认真开展农业标准化创建,全市市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发展到155个,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场发展到32个。全市蔬菜标准园发展到113个,水果标准园发展到79个。2020年9月,我市与阿里巴巴集团开展“数字农业”领域合作,构建宿州数字农业大数据云平台。目前,全市10个数字农业试点基地已完成选点布局,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擦亮农业特色品牌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全市强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2015年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16家。截至目前,已发展到704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75家。2015年至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产值在全省始终位居第一方阵。今年一季度,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全省比重8.1%,位居全省第6位;增速26.7%,位居全省第5位。
扎实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抓好农产品品牌培育,做大做强符离集烧鸡、砀山酥梨、萧县葡萄、泗县金丝绞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十三五”期间,我市入选的7个全省首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实现一二三产总产值6.43亿元,沪苏浙地区销售额2.07亿元。积极承接沪苏浙农业产业转移,全市引进沪苏浙农业投资项目24个,总投资36.5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市7个省级示范基地和6个省级创建基地累计销售农产品6.98万吨,实现一二三产总产值5.21亿元。其中,面向沪苏浙地区销售农产品2.49万吨,销售额1.87亿元。
农民稳步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开新局
一个个特色鲜明的致富主导产业在乡村“生长”,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能。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2015年――2019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9140元、9917元、10859元、11941元和13213元,年均增长9.7%,增速始终位居全省前列。2020年以来,我市努力围绕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四项收入构成,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探索农民增收新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一组组数字见证了宿州近年来“三农”工作的巨大变化,一张张笑脸展现了圆梦小康的喜悦。乘着“十四五”开局的强劲东风,我市将继续把“三农”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推进宿州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