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
五年规划纲要
---通辽市农牧局加快农牧业现代化
充分发挥我市得天独厚的农牧业资源优势,加快生产方式转变,走科技高效、生态节水、绿色安全、循环利用,一二三产融合互动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全区率先实现农牧业现代化。
第一节 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大力发展生态节水农牧业。加强农牧业节水工程建设,推广节水技术、改进节水方式,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力度,有效采取市场机制,完善水权分配,实施膜下滴灌、标准管灌、喷灌等节水工程,提高输水灌溉效率。在重点粮食功能区先行先试,发挥示范效应,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良性运行机制。到2020年,全面完成大型灌区和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农牧业灌溉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2左右,巩固压减农用机电井3万眼成果,年节水5.4亿立方米;节水农业灌溉面积达到1000万亩,饲草料基地面积达到600万亩,扶持贫困地区新增高效节水农业5万亩以上。
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依托我市种植业生产优势,大力培育和引进优质高产品种,实现推广换代。继续推进节水灌溉、粮食增产、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全面改造中低产田,加快实现基本农田以节水为中心,路、林、井、电、管、土“六配套”的高标准农田全覆盖。提升农牧业技术装备结构,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88%以上,农机总动力提升23%。重点建设以科左中旗、开鲁县、科尔沁区为主的高标准粮食生产基地,粮食产量稳定在200亿斤以上。建设以科左后旗、开鲁县、库伦旗、奈曼旗、科左中旗为重点的水稻、红干椒、荞麦、中蒙药材、杂粮杂豆等特色粮经作物绿色有机生产基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地方粮食储备机制,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增强市场调控能力,确保应急供应。贯彻落实好国家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和种植结构调整。推进“粮安工程”建设,增强粮食流通能力。进一步完善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到2020年,散粮发放率达到80%以上。倡导爱粮节粮,大力推进节粮减损。积极引导农户自建立体储粮仓等科学储粮设施,到2020年,完成10万套大粮仓建设任务,确保农户科学储粮能力达到150万吨。
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突出肉牛产业发展,建设全国肉牛大市。加强种源基地、饲草料基地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畜牧业协调发展,建设规模化养殖场,提高标准化养殖水平,走小规模、大群体和集约高效共同发展的路子。持续实施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扶持生态家庭牧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重点在科左后旗、扎鲁特旗和科左中旗建设3个“百万头”肉牛养殖基地,打造肉牛、肉羊、肉驴及禽类特色畜禽生产基地。推进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和秸秆饲料加工,提高基础母畜种群数量和个体产量,支持发展高端畜产品,提升综合竞争力。到2020年,全市肉类产量85万吨、禽蛋产量8万吨、奶产量55万吨、毛绒产量1.2万吨。
第二节 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
主动适应农牧业竞争性商品价格放开的新趋势,大力调整区域结构、种养结构和产品结构,走绿色引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效益提升的发展之路。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通过开展耕地、草牧场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和保护性耕作,推动农牧业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中东部以现代农牧业示范区为引领,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北部坚持草原生态与畜牧业发展并重,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北部牧区现代化示范区;南部依托科尔沁沙地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农牧业,为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提供支撑。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合理调整粮经饲种植比例,加快推进粮改饲。科学布局2000万亩耕地,建成1000万亩粮食功能区,巩固提高特色种植业200万亩,发展设施农业100万亩,建设青贮基地500万亩,其余200万亩逐年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利用5129万亩草原和人工草地所产牧草,农作物秸秆转化饲料200亿斤。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推进“增牛、稳羊”。做强做优肉牛产业,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在种源建设、饲草储备、母牛扩繁、规模养殖、精深加工、交易市场、标准生产等方面引领带动地区畜牧业发展。巩固提高肉羊产业和奶业,推进驴猪禽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到2020年,全市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头数稳定在2300万头只(口),其中牛存栏400万头、羊1220万只、生猪635万口、马驴骡45万匹(头),禽类饲养量稳定在1亿羽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牧业比重达到50%以上。
第三节 创新农牧业经营方式
深化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完善基本经营制度,全面完成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引导推进土地、草牧场经营权有序流转。创新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统筹规划农牧业用地,整合农牧业资源配置,全面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水平,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以租赁承包、合同订单、股份合作以及生产服务等多种方式,大力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推进农牧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构建“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产业化合作模式,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农牧民和企业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部分个体零散经营者,向多样化、特色化、精品化、高端化农牧业发展,让农牧民从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全面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
第四节 推进农牧业产业链延伸
推进原料生产、加工物流、市场营销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在产地、留给农牧民。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完善各项功能,提高承载能力,促进农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集中、集聚、集约,形成上下游配套集群发展的格局,构建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打造本地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集散全产业链。加强区域性农畜产品市场配套建设,推广科学贮存技术,落实好国家的收储政策,积极培育形成玉米、肉牛等大宗农畜产品区域集散中心。建设绿色农畜产品销售体系,建立健全产后分选分级、加工配送、冷链物流、包装仓储、检测和电子结算等设施,构建以大型农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以城乡零售市场为补充,覆盖全市的市场流通网络体系。实施农牧业电子商务应用培训计划,提升农牧户营销能力,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对接,形成种养加基地、体验展示、流通配送、线上线下完整的农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体系,创新营销模式。
第五节 推进农牧业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
推行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机制,加强农药、兽药、饲料、化肥等农牧业投入品安全监管,提升执法监管能力,建立完善农畜产品溯源平台,实现农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和可追溯。加快信息化与现代农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建设农牧业信息化与现代农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建设农牧业信息服务云平台,强化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综合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引导,构建市县乡村“四位一体”的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和原产地标志认证,实施绿色有机农蓄产品品牌提升工程,创建库伦荞麦、开鲁红干椒、科尔沁肉牛、扎鲁特葵花籽、科左后旗沙地水稻、科左中旗蓖麻、奈曼无籽西瓜等一批有影响力、有文化内涵的科尔沁农牧业品牌。在大中城市举办好绿博会,推动优质绿色农畜产品走向全国。
第六节 加强农牧业服务体系和农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建设
提高农牧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完善市县乡三级农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比重,大力增强基础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强化科技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农村牧区技术干部及农牧民的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强化农牧业科技推广、农畜产品质量控制、农畜产品流通、农牧业自然灾害预警、畜禽疫病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等科技服务能力。完善农牧业金融服务体系,降低农村牧区金融准入门槛,积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服务“三农三牧”,完善农村牧区融资担保体系,扩大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引导金融机构放大支农之牧资金投放规模。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