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这支工作队引入特色产业持续“造血” 贫困村蝶变为旅游示范村
来源:    时间:2021-03-03    作者: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2日6时讯(记者 李袅)3年多的时间,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8个,全村贫困户890人全部如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8.8%下降至“0”。重庆市文化旅游委扶贫集团驻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车田乡清明村工作队交出了一份脱贫攻坚的高质量答卷。这支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队伍,带领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激活撂荒地 引进产业增收

  3月,播种的季节,酉阳县车田乡清明村,这支由三人组成的驻村工作队又开始忙碌起来。他们要抓紧时间指导村民利用时节发展吊瓜、油茶、枸杞产业,还得对曾经的贫困户全面走访。

  作为驻村工作队队长,清明村驻村第一书记、市退耕还林管理中心副主任方文还记得2017年9月雄心万丈地来到清明村时的场景:“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好山好水好落后。”

  方文回忆,到村后的第一个月,驻村工作队开始每天与村干部一起,走村入户访民情,田间地头唠家常,完成了清明村164户贫困户的全面走访,渐渐摸清了全村的家底:“影响脱贫的主要原因是产业发展滞后,增收渠道单一。”

  此后,工作队便和村干部一起对清明村的社会经济、自然地理、土壤气候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发现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劳动力缺乏、收获周期长、特色不明显等问题。方文带着问题在林科院近十年的上百项科研成果中挨个排查,请专家研究论证,最终选定了劳动力要求不高,收获周期较短的特色作物叶用枸杞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

  可村民们只见过吃果实的枸杞,从没听过用叶子的枸杞。为了得到村民的支持,2017年底,驻村工作队就带着干部和村民代表,到林科院叶用枸杞基地参观。同时,村里还引进了一家企业到村里试种示范,一个月后便有了产出。

  2018年,清明村3组的120亩土地上,建起了“叶用枸杞科技成果转化暨精准扶贫示范基地”,年均亩产值超过8000元,带动村民50户,其中贫困户20户。此后,为了扎实做好林业科技扶贫,驻村工作队又带着村民发展油茶4000亩、吊瓜150亩、桃李经果林800亩、茶叶200亩,真正让撂荒地变成了“金山银山”。

  延伸产业链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有了特色产业,如何持续“造血”?

  方文介绍:“村里以种植基地为依托,全面推进‘接二连三’工作,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年长的村民还是主要搞种植,培养的一批致富带头人做深加工,年轻人则负责销售环节。”

  据了解,目前清明村建设了枸杞茶加工车间、茶油精炼车间、保鲜库等加工设施设备,做实第二产业。同时,发展森林人家、露营基地、叶用枸杞和食用菌采摘体验等乡村旅游业,实现产品多元化。利用打造的网上销售平台和“订单”方式将农产品变成商品,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以此带动清明村整体脱贫致富。

  昔日贫困的小山村,渐渐改变了面貌。先后被评为重庆市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重庆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鲁渝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谈及清明村下一步的发展,方文和驻村工作队已有了清晰的方向:“撂荒地的再利用还会继续,同时发展特色产业,扩大种植面积。此外,还要延伸产业链,把土地资源用好用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和促进乡村振兴。”


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103/t20210302_8953432.html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