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脱贫不忘恩情 小裁缝铺反授“致富经”
来源:    时间:2021-03-03    作者: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17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杨鹏飞 郭凡)“笃笃笃~笃笃笃~”在重庆市城口县明通镇场镇一栋居民楼的二楼,数名女工正坐在缝纫机前忙碌加工最新定制的4000条短裤,“师傅”瞿新宁在密集的缝纫声中,四处穿梭,不时开口纠正“徒弟们”的操作手法,在她的缝纫机旁,由她本人负责加工的500多条短裤早已制作完成,堆成了“小山”。

  “别看这裁缝铺小,但仅仅这个铺子,我就已经带出了十几个徒弟。”瞿新宁拿着刚做好的裤子笑着说,自2012年她在明通镇开起第1家裁缝铺以来,经过9年发展,现在已经发展到了3家,仅这一个“点”,便先后吸引了周边10余名妇女务工就业,在她的悉心指导下,目前,已有7人熟练掌握了缝纫技术,有了一技之长。

  据了解,瞿新宁是外地人,在外务工时与丈夫唐可树相识相知相爱,2014年因怀孕临近生产跟随丈夫回到城口县,小孩出生后,为就近照顾小孩,夫妻二人便不再继续外出务工。因瞿新宁会一些裁缝手艺,就在明通镇大塘社区租了一个门面开裁缝店,日常给周围邻居缝缝补补,空闲还手工制作羽绒服、大衣、围巾等售卖。丈夫唐可树也在老家山上养了五六十只羊,日子平平淡淡,虽收入不高也能满足日常开支。

  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瞿新宁的丈夫拿出全部积蓄扩大羊群养殖规模,却因技术不成熟而血本无归,投入20万元养的羊全部死亡殆尽,最后只堪堪卖了1万余元,家里生活顿时陷入困境。2017年,瞿新宁一家被评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瞿新宁丈夫重整旗鼓,仔细研究养殖山羊的技术,在周边居民的有热心照顾下,瞿新宁的裁缝生意也越做越好,2018年底顺利脱贫摘帽。

  “我最开始来到明通镇开店的时候,两个小孩都还小,做衣服的时候,周围邻居经常帮我照看小孩,忙起来没有时间做饭的时候,他们也会从家里端饭给我吃,真的很感谢一直以来明通镇人们对我们的帮助。”瞿新宁说,除邻居的无私照顾外,社区工作人员更是尽心尽力。2014年裁缝店刚刚起步,她需要办理经营许可证,因办理流程不熟悉,带着两个小孩在明通镇政府旁边的百步梯上来回跑,社区工作人员看她背上背着一个孩子,手中还牵着一个,便主动接过瞿新宁的办理材料,帮她去政府和社区完善好手续,最终办好经营许可证。

  “在我们最困难的那段时间里,是政府以及周边邻居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才让我们一家现在不为生计发愁,我们都是脱贫攻坚的受益者,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不能忘记谁帮助过我的人,缝纫是一门比较稳定的职业,技多不压身,让周围的姐妹们学会一门技术,比给她们一份工作更重要。”这是瞿新宁招收女工的初心,她不只是想为留家妇女提供一份工作,更想让她们学会手艺,靠技术挣钱。多年努力,瞿新宁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她前前后后带出的30多名“徒弟”中,将近20人在她家的裁缝铺实现了稳定就业或短期就业,10多名外出在服装厂、鞋厂找到了工作,还有好几个在各自家乡开起了裁缝作坊。

  现下,衣服、裤子、玩具,这是瞿新宁裁缝铺主营的“三大件”,去年,在她和姐妹们的共同努力下,加工制作了10多万件衣服,10多万条裤子,还有万余个玩具。女工们也因为这份工作,得到了2000元到20000万不等的实实在在的收入(计件收入)。

  “后面我还想再扩大一些规模。”瞿新宁表示,随着工人们技术不断成熟,订单也越来越多,她准备再购买一批缝纫机,整体达到50台左右规模,同时,在3个“点”周边继续招收女工务工,为更多留家妇女提供就业岗位,让她们学会缝纫技术。

  “我有一个小小的‘野心’,将来,带着姐妹们做出一家成规模的服装厂,真正让大家靠着自己的技术,在家门口走上‘致富路’。”瞿新宁笑着说。


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102/t20210218_8899186.html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