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在巴青县扶贫服装加工厂,拉加(右一)和工人们正在缝制衣服。
图为拉加在向记者介绍合作社的一些信息。记者 万靖 摄
家庭档案:
拉加,52岁,那曲市巴青县拉西镇热囊村村民。因缺乏劳动力,2015年底,拉加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下,拉加夫妻二人领到了生态岗位补贴;2018年11月,拉加加入村合作社,每年分红6000余元;2018年12月,拉加一家搬进县城集中安置点;2019年4月,拉加来到巴青县扶贫服装加工厂工作,2019年9月,拉加递交了脱贫申请书,主动申请脱贫摘帽。
“拉加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在政府的帮助下,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很不错。”在巴青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工作人员次仁罗布的介绍下,记者一行驱车前往拉加家。一路上,新铺的柏油路宽敞整洁,从县城出发不到10分钟,就到了拉加家。
“今天上午合作社举行了分红仪式,村里22户农牧民,平均每户分红约6000元。”拉加从公文袋里拿出分红数据,向记者介绍。2018年11月,在政府的扶持下,村里成立合作社,拉加主动加入并被推选为合作社董事长。该合作社主要经营茶馆和台球室,截至目前,盈利约24万元。
看着拉加现在过得红红火火的日子,怎么也想不到他曾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
“以前我们一家7口人住在4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房子透风漏雨、十分破旧。家里也没有固定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以前拉加一家的收入主要依靠挖虫草,但近几年,由于拉加患有眼疾,视力受到影响,无法长时间进行户外劳作,家庭的担子全都压在了妻子身上。
2015年底,通过精准识别,拉加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下,拉加夫妻两人领到了生态岗位补贴。拉加说:“2016年至2017年,我们两个人每人每年有3000元补贴,2018年开始,补贴每人每年增加到3500元。”
2018年,在得知当地政府要投资创办合作社时,拉加第一时间申请加入,并劝说村里其他贫困户也加入进来。合作社成立之初吸收的22户农牧民中有17户是贫困户。在拉加的带动下,大家齐心协力,把合作社经营得红红火火,成为了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针对“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问题,巴青县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2018年底,拉加一家也搬进了巴青县城的集中安置点。
“没有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我一辈子都不可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拉加感叹道。藏式二层小楼被妻子同珍打理得干净整洁,房间里崭新的藏式家具、墙上悬挂的风干牛肉、桌子上冒着热气的酥油茶……看得出主人家的日子很富足。
2019年初,巴青县在安置点成立了扶贫服装加工厂,主要经营民族服饰和校服加工业务,共吸收包括拉加在内的17名贫困群众就业。在有了稳定收入后,2019年9月,拉加递交了脱贫申请书,主动申请脱贫摘帽。拉加说:“有共产党的地方就有希望。现在,国家的政策这么好,什么都替我们考虑到了,只要踏实肯干,日子肯定会越过越红火。”(记者?万靖)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