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上午10点,气温零下19摄氏度。东辽县凌云乡文官村的大棚里却春意浓浓。
推开郑老四家采摘园的大门,扑面而来的热气里带着草莓的香甜,绿色的秧苗铺成了带状地毯,红彤彤的草莓显得格外诱人。
“现在正是草莓上市的季节,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是我们引导客人分散、分批次来采摘,效果还是挺好的。”采摘园的主人郑老四的脸上满是笑容。
郑老四名字叫郑光远,4年绿色草莓种植经验,让他的采摘园声名远播,由于种植的果蔬不用化肥、不撒农药,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采摘。
就这样,凭着多年的诚信经营,不少回头客联系他询问何时可以采摘,他总会耐心回答。为了让采摘游客体验感更好,今年他专门在垄沟里铺上了稻壳,这样游客来采摘就不会沾的满脚是泥。
从事温室大棚种植30多年,郑老四深知如何才能产生最大效益。他告诉记者,目前自己有5栋大棚,除了2栋草莓外,还有1棚柿子、1棚韭菜和1棚黄瓜。如今,草莓到了采摘季节,每栋棚日产草莓50斤左右,今年共栽种了3个品种,既能满足老客户的口味,也能让游客尝到新味道。
紧接着,郑老四掰着手指算起日子。
黄瓜正月十五左右能上市,韭菜年前就能收割,柿子得晚一点,大概4月成熟……
“草莓过季后要栽种其它蔬菜,每栋大棚都轮番种着各类果蔬,一年下来没空闲时候,虽然累点儿,但这日子呀,过得才有滋味!”说着,健谈的郑老四脸上乐开了花。
就在此时,国网东辽县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走进了大棚。
“孙师傅,你们可来了,快给我看看这电表箱,要过年了,帮我好好检查一下。”
“行,没问题,我们接到电话就来了。”服务队的孙传东应声道。一行3人,放下工具开始忙了起来。
郑老四告诉记者:“我们这大棚,用电可不能马虎,一个是靠电取暖保持大棚温度,另外得保证安全,一旦出现事故就白忙活了。每次有需要就给他们发微信、打电话,不到半个小时就来了。”
看得出,郑光远与服务队队员们都很熟。
没了距离感,郑老四又“揭秘”道:“跟他们都没啥说的,有时候电费用没了,我也没注意,他们就先帮我先垫上,不然大棚没了电用不了取暖设备可就糟了。”这样的主动服务、靠前服务也让郑老四十分满意。
忙完最后一波客人,郑老四走出大棚,此时西下的太阳照在大棚上,映射出七彩的光。
眼瞅着一路之隔家里的二层小楼,郑老四露出了欣慰地笑容。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