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营口市农业克服疫情和汛情影响,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07.3亿元,增长3.5%,增速超全省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0202元,增速实现9.2%。据辽宁省农业农村厅通报获悉,营口市是全省唯一收入过2万同时增速超过9%的地级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三位,增速居全省第二位。
2020年,营口市农业农村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扎实做好“三农”各项工作,加大支农扶农力度,着力做好稳产保供,提升就业能力,加快转型升级,激发改革活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加大支农扶农力度,提升农民增收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营口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营口市加大支农扶农力度,在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多项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继续提高补贴力度和范围,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同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全市农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农业为农民增收的能力。2020年,营口市积极争取市级以上资金累计80451.3万元,成为推动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着力做好稳产保供,稳住增收基本盘
2020年,营口市备耕启动早、质量好,播种面积增、机械多、标准高,同时,积极实施防灾减灾措施,成功抵御旱情及3次强降雨侵袭,粮食产量实现75.58万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水稻连续多年平均单产和最高单产居全省首位;蔬菜产量65.66万吨,同比增长5.9%;水果产量73.5万吨,同比增长0.7%;肉蛋奶产量达到36.76万吨,同比增长4%;全市生猪存栏32.67万头,超额完成省下达营口市考核任务(全市生猪存栏恢复到2017年的90%(24.6万头));水产品产量达到48.8万吨,有效的保障了米袋子、菜篮子安全,夯实了农民增收基础。
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能力
营口市加快推进特色农业强镇等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同时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养老养生、农村电商等新业态,积极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加大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810人。完成基层农技推广培训3000余人次,围绕主导产业,开展重大农业科技推广,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农民个人涉农创业担保贷款呈爆发式增长,全年突破1.6亿元,是2019年的80倍。
加快转型升级,增加经营性收入
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发展“公司+农户”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民增收能力。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7家,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83亿元。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33个,投资项目数和投资额创历史新高。全市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2家。营口禾丰源米业和嘉里粮油(营口)两家企业晋升为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作为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的辽河开发区全年预计实现主营收入9.37亿元,同比增长8.1%。全市农产品品牌达到205个,成功举办2020中国(营口)海蜇节,组团参加中国(广州)世界高端米业大会、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中国(盘锦)乡村振兴产业博览会等,提升“营字号”品牌,增加农业产业经营性收入。
激发改革活力,提高财产性收入
在全省首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金融共建模式。市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已正式挂牌运行。全市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数据库建设完成,经省验收合格。农民合作社达到2700个,其中县级以上示范社90个,家庭农场超过8000家,其中县级以上农场70家,今年新增县级以上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示范家庭农场12家,完成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24.8万亩。推进土地确权专项行动成果显著,全市增加村集体收入2332.7万元,占2019年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含上级补助收入)的29.4%,是2019年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可分配收益的5倍。全市各村平均增加收入3.53万元,增加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122个。
附件:关于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的通报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