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 扶贫车间“扶”入人心
来源:    时间:2020-12-10    作者:

  

  12月7日,澧县金罗镇拓为电子厂的就业扶贫车间内,干净整洁、灯火通明。

  工人们一边放着音乐,一边忙活着手头工作。小巧的电路集成板、精细的电子集成管,通过灵巧的双手被组装装配起来。每个人都忙碌着,干劲十足。

  坐在角落里的一个小伙子吸引了记者。瘦小的他安静地埋头做事,就连我们走到他身边也不曾抬头。

  “他叫王志,今年20岁,今天是他来车间上班的第二天,做事非常认真。”车间负责人黄情愿领着我们边参观边介绍。王志是镇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父亲离世后,留下母亲、妹妹和他。以前,他把货拿回家里做,一个月能赚七八百元。为了多赚点钱,担负起家里的重任,他申请到车间里上班。王志腿脚不好,黄情愿给他在厂里安排了一个住处。

  黄情愿是土生土长的金罗人,长相甜美,笑容充满亲和力,10多年前南下打工结识了桃源小伙子孙本秀。孙本秀刚修完机器笑着走过来,“厂子刚刚走上正轨,还没请人,维修、营销、技术全是我一人包办。”

  “为什么想回家乡发展?”记者问。

  “一来可以离家人孩子更近一点,二来可以解决在外用工难问题,三来带动家乡发展,何乐而不为。”

  2016年,孙本秀夫妻二人回到家,初始创业并不乐观。最早他们在亲戚的老家里办起了厂,但是生产技术需要学习,不少乡亲处于观望状态。于是,夫妇俩和亲人们一同上阵,带着乡亲们一起学,渐渐地不少乡亲学到了本领,领到了工资。想来厂里做事的人也越来越多。

  58岁的刘连珍是金罗镇金鸡岭社区的贫困户,从前她在家务农照看孙子,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丈夫在镇上做保洁员。孙子读初中后,她找到社区干部反映了自己想就业的意愿。很快,她成为了金罗镇拓为电子厂的一名员工。经过简短培训,心灵手巧的刘连珍迅速上手,每月能拿到计件工资2000多元。

  像刘连珍这样靠自己勤劳双手脱贫的贫困户,在拓为电子厂还有不少。目前,拓为电子厂聘有员工43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名。

  今年,在镇扶贫办和镇劳保站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对接政策,电子厂成功申报扶贫车间,也迁了新址。

  “越来越多的乡亲们相信我们,我们也要把环境做好。”孙本秀说,只要到厂里来做学徒,每天都会发50元的基本工资。正式上工后,按件计费,最多一人每月可得3500元工资。实在不方便外出的农户,他们可以拿一些简单的物件回家做,一个月最多可结工资1000元左右。

  金园村的黄小梅是外地媳妇,也是贫困户,今年年初患病数年的老公离世了。对于她来说,在异乡的这份工作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提供收入,每天和同事们一起工作,还能交到朋友,心里十分充实。

  眼前的扶贫车间,不仅实现了乡亲们在“家门口”上班的梦想,“扶”出了好生活,更是“扶”入了人心。

  


原文网址:http://agri.hunan.gov.cn/agri/xxgk/gzdt/sxdt_1/202012/t20201210_14013909.html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三农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网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