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澧县金罗镇拓为电子厂的就业扶贫车间内,干净整洁、灯火通明。
工人们一边放着音乐,一边忙活着手头工作。小巧的电路集成板、精细的电子集成管,通过灵巧的双手被组装装配起来。每个人都忙碌着,干劲十足。
坐在角落里的一个小伙子吸引了记者。瘦小的他安静地埋头做事,就连我们走到他身边也不曾抬头。
“他叫王志,今年20岁,今天是他来车间上班的第二天,做事非常认真。”车间负责人黄情愿领着我们边参观边介绍。王志是镇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父亲离世后,留下母亲、妹妹和他。以前,他把货拿回家里做,一个月能赚七八百元。为了多赚点钱,担负起家里的重任,他申请到车间里上班。王志腿脚不好,黄情愿给他在厂里安排了一个住处。
黄情愿是土生土长的金罗人,长相甜美,笑容充满亲和力,10多年前南下打工结识了桃源小伙子孙本秀。孙本秀刚修完机器笑着走过来,“厂子刚刚走上正轨,还没请人,维修、营销、技术全是我一人包办。”
“为什么想回家乡发展?”记者问。
“一来可以离家人孩子更近一点,二来可以解决在外用工难问题,三来带动家乡发展,何乐而不为。”
2016年,孙本秀夫妻二人回到家,初始创业并不乐观。最早他们在亲戚的老家里办起了厂,但是生产技术需要学习,不少乡亲处于观望状态。于是,夫妇俩和亲人们一同上阵,带着乡亲们一起学,渐渐地不少乡亲学到了本领,领到了工资。想来厂里做事的人也越来越多。
58岁的刘连珍是金罗镇金鸡岭社区的贫困户,从前她在家务农照看孙子,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丈夫在镇上做保洁员。孙子读初中后,她找到社区干部反映了自己想就业的意愿。很快,她成为了金罗镇拓为电子厂的一名员工。经过简短培训,心灵手巧的刘连珍迅速上手,每月能拿到计件工资2000多元。
像刘连珍这样靠自己勤劳双手脱贫的贫困户,在拓为电子厂还有不少。目前,拓为电子厂聘有员工43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名。
今年,在镇扶贫办和镇劳保站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对接政策,电子厂成功申报扶贫车间,也迁了新址。
“越来越多的乡亲们相信我们,我们也要把环境做好。”孙本秀说,只要到厂里来做学徒,每天都会发50元的基本工资。正式上工后,按件计费,最多一人每月可得3500元工资。实在不方便外出的农户,他们可以拿一些简单的物件回家做,一个月最多可结工资1000元左右。
金园村的黄小梅是外地媳妇,也是贫困户,今年年初患病数年的老公离世了。对于她来说,在异乡的这份工作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提供收入,每天和同事们一起工作,还能交到朋友,心里十分充实。
眼前的扶贫车间,不仅实现了乡亲们在“家门口”上班的梦想,“扶”出了好生活,更是“扶”入了人心。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