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助推村级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    时间:2020-12-10    作者:

  通化县二密镇马当村是个传统的蔬菜生产村,潘凤喜就是这个村的一名蔬菜种植户。上世纪九十年代,高中毕业的他继承父辈产业回村当了一名菜农,开始从事种植露地蔬菜和少面积大棚反季节蔬菜 ,自种自销,二十多年来规模始终没有太大变化。2014年他报名参加县里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不仅蔬菜生产技术得到了系统提高,而且通过外出参观考察辽宁丹东等地的先进温室高效生产和管理模式后,他的思想发生了彻底转变,立志要把外地的先进经验引进家乡,带动村民搞规模化高效棚膜经济。由于发展日光温室投资大风险高,为了万无一失,几年来他先后3次参加通化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培训,经过多次考察论证,信心一年比一年坚定,年年投资新建改良式温室,规模不断扩大 ,品种越来越丰富。经过几年的发展,累计投资60多万元,改扩建高效日光温室8亩,通过发展秋冬季草莓、茄子、辣椒、西红柿等高效果蔬,年纯收入达到40多万元,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设施农业种植大户。

  潘凤喜不仅靠科技种菜自己走上了致富之路,而且还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指导乡邻们种植蔬菜。在蔬菜生产中只要群众向他请教种植难题,他总是有求必应,他的手机号码成了村民种菜技术的热线电话。他在自己产业成功转型的同时,不忘鼓励其他村民进行温室结构的改良。为了给大家吃下定心丸,2019和2020年他连续两年主动与县农业农村局联系,要求在马当村开设蔬菜种植培训班和设施农业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亲自组织蔬菜种植户报名学习,并主动请缨担任培训班班长。为了让村民能亲眼看到适合本地发展的新式日光温室结构和生产情况,他与培训单位(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共同进行参观考察基地的遴选。培训期间,他积极配合培训单位加强对学员的管理,使培训班的组织管理 、团队协作能力和学员的学习氛围空前提高。村民们在他的带动下,通过理论学习、外出考察,更加坚定了蔬菜种植模式转型的信心,纷纷对原有的旧式棚室结构进行了改良,提高了冬季保温性能和生产空间,由原来的只能进行春秋两季变为冬季也能生产瓜果蔬菜,产值得到了大幅提高。截止到2020年末,马当村已有50多户村民进行了设施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新建改良式日光温室65栋,年产值达到700多万元,户均年纯收入近10万元,比原来的老式生产方式每年多增收近3万元。

  在他的典型示范和带动下,如今,马当村生产的蔬菜远近闻名,除了供应通化、白山等周边县市外,还远销到辽宁沈阳等市场。由于产品质量好、生产规模大,生产的产品不仅不愁卖,价格也好,村民们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他们纷纷表示:是潘凤喜把大家带上了产业转型之路,带活了整个村庄的产业升级。


原文网址: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012/t20201209_7816990.html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三农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网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