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冬日增添一抹绿
来源:    时间:2020-12-10    作者:

  进入冬天的12月,涪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却依然绿意盎然,满眼春的气息。

  涪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辖区面积503.2平方公里,覆盖4个街镇、80个村(社区)。自产业园获批创建以来,涪陵区坚持高位推动,结合实际,多举措开展创建工作,并一次性通过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评价认定。产业园的成功创建呈现出了产业集聚度高、产业融合度高、科技支撑水平高、绿色发展水平高、农民收入高等特点,成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排头兵。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持续强化科技创新

  高质量编制园区建设方案,将主导产业优势突出的4个街镇全域纳入园区范围。科学谋划空间布局,按照“一城(中国榨菜城)、一线(长江沿岸主产线)、三区(科技核心区、鲜销量产区、传统农耕区)、多板块(科研试验、良种繁育、菜菜轮作、果菜套种、加工物流、农旅融合示范板块)”空间布局,构建起以榨菜产业为主导,以中药材、经果、蔬菜为配套产业的“1+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园区坚持“以榨菜产业发展带产业园建设,以产业园建设促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围绕打造榨菜全产业链,以“大产业、大加工、大融合”为引领,创新机制体制,强化利益联结,推动现代资源要素在产业园高度聚集和有效配置,着力打造全国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现代技术与装备加速应用集成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新型经营主体“双创”孵化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园区着力破解青菜头种植效益不高难题,依托渝东南农科院等建成创新平台26个。其中,新创建国家级平台5个;搭建智能农业和物联网平台,成功选育推广应用涪杂系列等抗病丰产优良新品种3个,应用直播栽培、机械移栽等新技术,实现青菜头生产一季向两季转变,青菜头年鲜销收入突破6亿元。

  着力破解榨菜生产技术水平较低难题,实施榨菜生产智能化技改项目10项,建成智能化生产线11条,投资建成年产1.6万吨脆口榨菜数字化生产车间,榨菜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着力破解榨菜生产盐水处理难题,推行榨菜盐水膜浓缩等工艺处理技术,引领带动37户榨菜生产企业新建改扩建盐水处理设备设施41座,榨菜盐水日处理能力提升到1.5万吨,榨菜盐水实现100%深度处理和达标排放。

  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

  深化农村三变改革

  园区探索“科工农”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榨菜产业实现深度融合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科研水平、加工规模、产销规模均居同行业世界领先地位。健全榨菜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通过“大生产+精加工+高科技+深融合+强服务”,推动榨菜产业提质增效、补链成群,形成“接二连三”全产业链;以涪陵榨菜集团为龙头,组建跨区域的榨菜产业联合体,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利益联结机制。拓展“榨菜+”文商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抓住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契机,健全榨菜产业农文旅深度融合制度机制,建成以榨菜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38个,每年吸引游客200万余人次,带动产业年均增收12亿元以上。

  实行收购“保护价”托底,确保农户种植放心、收益托底。特别是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区按照雨水节前的兜底价对青菜头统一收购,实现应收尽收,将疫情冲击影响降至最低,有效保障了菜农利益。建立农户向合作社交纳履约保证金和合作社向企业交纳履约保证金机制,有效培养和增强小农户、合作社契约信用精神。完善一条利益链,深化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产业园主导产业全面推行“龙头企业+股份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即种植农户以单季土地经营权、窖池或资金入股合作社,建立“保底分红+财政投入资金股权化分红+盈余二次分配”的股权收益分配机制,促进农户与合作社紧密联结,实现“产业联体、股份联心”)。通过建立“一个保护价、两份保证金、一条利益链”机制,实现了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三满意”,有效破解了千家万户的农民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和农民市场履约意识不强两大现代农业发展难题。


原文网址:http://nyncw.cq.gov.cn/zwxx_161/qxlb/202012/t20201209_8592462.html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三农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网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