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引导青年学生结合所学专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实践育人实效,进一步推动清华大学与地方政府共建的乡村振兴工作站相关工作。11月27日上午,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所长、教授孙凤岐深入陕州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际工作成果,结合自己60年从事建筑设计和景观规划的感悟,与大家分享了《偏远山区县城走上健康的现代化发展之路》《路在脚下――从景观学角度谈我国生态城镇建设》两篇报告,并与大家深入探讨如何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准确把握城镇规划以及健康发展和生态发展。陕州区农业农村局、住建局、发改委、自然资源局等部门30余人参加了报告和座谈。
孙凤岐教授一直在清华大学教书育人,曾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园林研究所所长,曾在瑞典、澳大利亚、哈佛大学、欧洲等国工作、学习,学术方向为城市公共空间与景观园林设计及其理论。孙教授设计的东方歌舞团排练楼、兰州中心广场设计竞赛、南宁民族广场设计竞赛、泉州涂门街改建设计竞赛、北京玉渊潭公园西门广场设计竞赛、秦皇岛新世纪环岛公园设计等作品多次获得全国招标和建设部优秀设计一、二等奖。广场+公园+街道、我国城市中心广场的改建与再开发研究、地区文化、建筑与城市更新等多篇论文在建筑学报上发表。孙教授所做的《我国城市中心广场的再开发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偏远山区县城走上健康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报告座谈中,孙凤岐教授结合自己参与湖南桂东的设计案例来分析阐述体会,在当前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相对比较贫穷落后的城镇,更要清醒地认清形势,树立保护自己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观念,注重经济与实效,精于策划和利用城市规划的手段,谋求自己的一条节约型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道路,就会事半功倍取得成功。对偏远山区穷乡僻壤的县城如何走出城镇现代生态文明健康发展之路,孙教授指出,保护好自己宝贵的资源优势;小步渐进,精心策划,权衡利弊,寻找发展的机遇;加深对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理念的学习和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各按步伐,稳步前进,走自己的路;少花钱,多办事,办实事,讲实效,为民谋利益;建设富有特色小巧玲珑的山水园林城镇;21世纪中国式‘新桃花源’是有可能出现的。
在《路在脚下――从景观学角度谈我国生态城镇建设》报告座谈中,孙教授以自己最近访问的武汉、长治、桂东三个城市为例,纵观目前城市建设的种种问题,指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利用各种发展契机,紧扣“生态宜居、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我国不同地域的实际,从多学科的角度,对城镇建设重新进行战略性的思考,脚踏实地地构筑好规划设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镇,梦在心中、路在脚下。孙凤岐教授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际案例,让大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他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学术精神深深打动了在场观众,会后还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互动。
责任编辑:席姗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