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津:
“微养殖”释放大效益
“一对肉鸽70多元,每对种鸽可以年产7对肉鸽,平均每个月销售近300对,就是2万多元,一年的收入能有20多万元,带动养殖户年均增收达到1万多元。”11月14日,布尔津县阔斯特克镇克孜勒乌英克村党支部书记吴晓明给记者算起了增收账。
初冬时节,走进克孜勒乌英克村红柳乳鸽养殖基地,一排排宽敞明亮的鸽舍整齐排列。数千羽毛色鲜亮的鸽子“咕咕”地叫着。
克孜勒乌英克村是农业村,人多地少,单纯依靠传统种植业很难实现增收致富。2018年初,布尔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驻克孜勒乌英克村“访惠聚”工作队和村“两委”通过走访摸底发现,养鸽子投资少、见效快,村里有几户村民也有肉鸽养殖经验,于是萌生了带领大家依靠肉鸽养殖增收致富的想法。
为了打消村民从养殖到销售方面的顾虑,“访惠聚”工作队和村“两委”除了邀请专业讲师和本地“土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外,还与布尔津县夜市、各大酒店达成了销售合作意向。
村民张志杰是一名党员,他非常看好这一项目,第一个报了名。3个月后,张志杰养殖的第一批肉鸽出栏,净赚2000多元。见到张志杰受益后,村民的积极性也上来了,陆续报名加入养殖队伍。
试点养殖的成功为克孜勒乌英克村特色养殖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克孜勒乌英克村党支部牵头采取“党支部+协会+农户”的运作模式,村民通过资金、劳动力等方式入股,成立红柳乳鸽养殖协会。工作队和村“两委”还积极申请中央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肉鸽养殖项目,争取到50万元发展资金,建设占地220平方米的鸽舍一座,引进了1000羽“白羽王”种鸽。
“根据鸽子羽毛的更换情况、鸽子腔上囊的大小以及鸽子眼睛的灵活度、眼圈裸皮皱纹的多少都可以识别出鸽子的年龄,喂养要根据年龄合理安排食量……”11月14日,布尔津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正在为村民讲解鸽子的饲养技巧以及年龄辨别的方法,养殖户们一会儿认真记着笔记,一会儿热烈地交流着。
为促进科学养殖,工作队和村“两委”协调养殖专家定期到村里开展指导服务,在饲料供给、防疫保障等方面“手把手”地传授养殖经验。有了专家的指导,村民们的养殖也更加科学规范了。
鸽肉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进入冬季更是供不应求。“目前,肉鸽的销路不是问题。我们计划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将鸽子规模扩大到1万羽,将我们村打造成肉鸽养殖特色村,推动肉鸽产业走上规模化、集约化之路,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吴晓明告诉记者。
如今,克孜勒乌英克村大多数家庭都进入了“微养殖”行列,村民的产业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多。“我们会持续推进庭院‘微养殖’项目,不断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让村民日子越过越好。”吴晓明说。
和硕:
山楂树结增收果
“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这首曾广泛传唱的歌曲让很多人都喜欢上了酸酸甜甜的冰糖葫芦。如今,和硕县农民在庭院里种起了山楂树,不仅增加了收入,火红的山楂果还把庭院装扮得十分好看,成为深秋一景。
“这可是我从山东老家背了几千公里带来的山楂树苗,现在种的人越来越多了。”11月15日,和硕县苏哈特乡苏哈特村村民于方礼说。
1973年,于方礼离开家乡到和硕县生活,但他总是忘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2010年冬天,于方礼回山东烟台探亲,看到家乡漫山遍野的山楂树,感到十分亲切。
“带几棵山楂树回去吧,说不定可以种活呢,到那时看到山楂树也就像看到了家一样。”于方礼突然有了这样的主意。
第二年春天返回新疆时,于方礼把十几棵山楂树幼苗包裹好,登上了西行的火车,回到了苏哈特村。
于方礼回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山楂树苗种下,赶紧浇了水、施了肥,生怕辜负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这十几棵山楂树坚强地适应着新疆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到了2014年秋天,存活下来的4棵山楂树挂上了火红的山楂果。
“村里有了山楂树。”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家家户户。不少山东老乡来看热闹,一边评论着山楂树的长势,一边说着家乡的故事。
临走时,有几个山东老乡从山楂树上剪下了枝条,插进了自家的庭院地里,希望能够种出同样的山楂树。
随后几年,于方礼开始从山东批发山楂树苗,卖给当地群众。山楂树很快在苏哈特村开枝散叶了,小到几分地,大到几亩地。截至今年,村里一共有13户人家种植了山楂树,面积达到30余亩。到了秋天,火红的山楂果星星点点地分布在庭院里,勾勒出一幅丰收的图景。
2014年,村民杨合把自家的3亩庭院都平整出来种上了山楂树,一排排山楂树整整齐齐地“站”在院子里。2019年,杨合收获了4吨山楂,销售了1.2万元;今年的山楂果一共收获了6吨,现在都堆放在家里,等待客商上门收购。
“我家的庭院以前种过菜,也种过苹果,但收入都没有山楂好。最关键的是,山楂树很皮实,很好管理,我们都喜欢种山楂树。”杨合说。
“现在苏哈特村山楂树的平均亩产量可达4吨,管理好的山楂树亩产量可达6吨。”和硕县农业农村局驻苏哈特乡苏哈特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何新辉说,山楂树给村民们增加了一份额外的收入。
在和硕县,种植山楂的不止苏哈特村一个村。2015年,特吾里克镇那仁沟林场职工张霞就种植了50亩山楂树。和硕县将山楂种植项目进行了推广,还专门派出了林果专家进行跟踪指导。
何新辉说,目前和硕县山楂树种植面积正逐步扩大,主要分布在苏哈特乡和特吾里克镇那仁沟林场,农民主要在山地、庭院等进行零散种植,因为管理水平不一,产量也略有不同,每公斤收购价在2.5元至3元。
“由于目前种植面积还达不到规模,无法建立深加工基地,主要销路还是零散收购,市场销路还没有完全打开。希望有一天,山楂树能够真正成为村里的‘摇钱树’。”何新辉说。
岳普湖:
小菜窖提高蔬菜附加值
“今年这3亩地种了白菜和恰玛古,现在市场供给充足,价格比较便宜。我先把这些菜储存在菜窖里,错开上市高峰期,到时候还能多挣点。”11月10日,岳普湖县铁热木镇喀拉托格拉克村村民热比古丽?艾拉说,“今年白菜和恰玛古收成不错,应该能卖到6000元。”
热比古丽去年用自家的3亩地种了白菜和恰玛古,收入5000多元。今年,她继续种了白菜和恰玛古,还在院子里挖了菜窖,把蔬菜储存在菜窖里。
今年以来,岳普湖县铁热木镇积极引导村民修建菜窖,采用秋菜冬储反季节销售的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村民收入。菜窖保鲜库有着“不插电的冷鲜库”的美誉,建造过程较为简便、成本较低。白菜、胡萝卜、土豆等秋冬季蔬菜通过菜窖储存能够有效延长保存时间。这些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建起了菜窖。
这两天,位于岳普湖县铁热木镇赛福力科瑞克村的菜窖保鲜库即将竣工。村民托合提?艾海提做了多年蔬菜生意,得知村里将建菜窖保鲜库,他主动提出承包菜窖储存村民种植的各类蔬菜。
托合提说:“现在菜窖已经修好了,总面积200平方米。我打算利用这座菜窖储备70吨左右的白菜、白萝卜、胡萝卜、洋葱、恰玛古等蔬菜。”
“菜窖里面冬暖夏凉,还不用电,今年起我把自己家院里种的蔬菜都放进了菜窖保存。以后我要好好利用菜窖,尽量多储备一些蔬菜,做好冬菜储存,提高经济收入。”铁热木镇依勒提孜力克村村民麦麦提图尔逊?阿布来提说。
据了解,岳普湖县铁热木镇今年计划修建大型菜窖保鲜库16座,现已建成8座;建成各类小型菜窖100余座。为了保证保鲜效果,铁热木镇对全镇菜窖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建造,并引导村民把各类蔬菜储存在菜窖里,村里的小菜窖即将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稳定途径之一。“今后我们力争全镇所有农户家家都有一个小菜窖。”岳普湖县铁热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阿不都外力?亚森说。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