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试种到推广,从单一型发展到立体化种植,从亩产值840元增至7300多元,从自给自足到增收560多万元,一朵“小菊花”的祥云之行,见证了山区群众从贫穷到致富的华丽转身。
自2018年引进试种万寿菊以来,祥云大地菊花飘香,沙龙镇的万寿菊、禾甸镇的七月菊、祥城镇的金丝黄菊、云南驿镇的婺源皇菊,从七月份到现在,竞相绽放的药菊既扮靓了山乡,又鼓起了山区群众的钱袋子。
近日,踩着暖暖的阳光走进祥云县禾甸镇大K村,190亩连片的金丝黄菊竞相绽放,浓郁的花香沁人心脾,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姑娘们正在采收菊花,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引来无数飞舞的蜜蜂和拍照的游客。徜徉花海,着实让人流连忘返。“特色产业+旅游+扶贫”在这个小山村悄然兴起。
然而,几年前这片菊花地还是包谷地。“山地包谷纯粹是靠天吃饭,一亩最多收到六七百斤,卖到七八百块钱。”禾甸镇大K村委会主任杨秉全告诉笔者,近年来,山区群众的土地面积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逐年减少,加上前几年干旱严重,群众生活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
为了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叠加效应”,向土地要收益,向产业要产值。2019年8月,祥云县通过“特色产业+合作社+基地+建档立卡户”的发展模式,采取“规模化种植+间套种”“花椒+药菊”“特色水果+药菊”等方式,在巩固发展300亩万寿菊的同时,从安徽引进3个菊花新品种,在祥城镇、禾甸镇和云南驿镇打造了七月菊、婺源皇菊、金丝皇菊5个示范基地,共发展药菊种植700多亩。
据祥云县园艺工作站站长李洪坤介绍,今年新引进的三个菊花品种,花期比原产地安徽提前二至四个月,平均亩产值在7300元左右,促进农户增收500多万元。同时,通过药菊产业的发展,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解决6000多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60余万元。(杨丽芳)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