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克山县把灭迹农村“垃圾房”作为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任务,将“垃圾房”灭迹与发展乡村产业有机融合,切实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实现环境整治与农民增收双赢。三年来,共灭迹“垃圾房”8848座,腾退土地6800亩,全县庭院经济实现收益780万元。
一、强化三个保障,全力推进灭迹工作。针对农村“垃圾房”影响村容村貌和造成农村资源闲置问题,大力实施“垃圾房”灭迹工程。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把“垃圾房”灭迹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推进,县乡村三级分别成立领导组织,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形成自上而下的三级网络化管理体系。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垃圾房”灭迹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灭迹工作,着力解决工作难题,推进“垃圾房”灭迹工作稳步有序开展。二是明确扶持政策。在宅基地使用权上,明确了灭迹后的宅基地原农户继续拥有使用权和收益权,待农户有建房意愿时,可在此宅基地上重建房屋。在资金补助上,采取以奖代补、先灭后补的方式,为每座灭迹“垃圾房”补助1000元,拆除费用由乡村负责。三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1300.3万元,其中县财政870.9万元,乡村两级1341万元。在收益上,灭迹“垃圾房”后腾退的土地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种植鲜食玉米、杂粮杂豆、瓜果蔬菜等特色作物,扣除经营成本后的收益归农户所有。三是严格督导验收。把“垃圾房”灭迹工作列为重点督查任务,“两办”督查室联合农业局、财政局、住建局等单位,对灭迹工作实行月督查制,已下发督查通报13期,对工作抓的不紧、落实不力的乡镇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有效保障“垃圾房”灭迹任务圆满完成。成立5个联合验收组,对灭迹“垃圾房”逐个验收,出具验收报告,验收合格后再发放补助资金。
二、把握三个环节,切实保障农户权益。按照先易后难的方式,扎实推进“垃圾房”灭迹工作。一是全面摸清底数。乡村干部对辖区内所有村屯房屋进行实地踏查,进村入户面对面、点对点、搞宣传、作动员,向群众讲解灭迹“垃圾房”的意义和目的,做到了灭迹政策深入人心、灭迹程序讲明说透、灭迹房屋拍照留痕,统一建档管理。全县共举办集中宣传活动4次,张贴标语122条,发放宣传单1.6万余份,历时2个月摸清了“垃圾房”底数,为灭迹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分类组织实施。实施党员示范带头拆一批、亲情感化动员拆一批、政策补助引导拆一批的“三个一批”举措,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和率先垂范作用,凡是党员干部的“垃圾房”都率先灭迹,凡是村干部家属的都第一时间灭迹,凡是党员家属的都由党员负责做思想工作。北联镇民兴村党支部成员马长青的老母亲对故居非常眷恋,不同意拆自家的“祖房”,在马长青的百般劝说下,老母亲才同意拆除,看到村组干部家的“垃圾房”第一个被拆除了,村民觉得这事儿“靠谱”,纷纷跟从,民兴村93座“垃圾房”全部顺利灭迹。三是加强规范管理。组织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农户本人(或书面委托他人)及邻居到灭迹现场,在四方人员共同见证下,共同采集“垃圾房”影像资料,填写一式三份的基础信息统计表,签订灭迹协议,农户、村、乡镇分别留存,实行“一户一档、一房一册”,共建档立册8672本,对于新增“垃圾房”数量,实行动态管理,随出随灭,档案由乡村两级存档备查。
三、做好三篇文章,提升乡村振兴动能。针对农户腾退后的土地,创新开发利用方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一是助力脱贫攻坚。把“垃圾房”灭迹与扶贫产业发展相结合,采取“电商众筹、私人定制”模式,依托“克山印象”商城,把灭迹后小菜园产的茄子、豆角等时令鲜蔬,土豆干、茄子干等特色干菜,以及冻豆腐、粘豆包等冻货,笨鸡、粉条、甜玉米等优质农副产品,以套装礼盒形式进行特制配送。北联镇民兴村在省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与两所学校签订104吨秋菜订单,每亩收入2250元。二是发展小院经济。坚持“垃圾房”灭迹与“菜园革命”同步实施,着力发展小院种养业、小院农旅业,打造出河南乡二河蔬菜种植、河北乡新民智慧菜园、古北乡龙泉食用菌、西建乡同生小毛葱等小院经济专业村6个,推进农户“方寸地”变成农民“增收园”。河南乡二河村利用68户农家小菜园,种植青椒、豆角、黄瓜、西红柿等绿色蔬菜,在县城农贸市场建立河南乡二河村农家菜园绿色蔬菜摊位41个,由村委会配合县城管、市场等部门监督管理,为县城居民提供健康放心的农家绿色蔬菜。2018年,二河村在县城销售绿色蔬菜68.4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30万元,农户亩均增收1万元。三是打造美丽乡村。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利用“垃圾房”灭迹后的土地,栽植各种苗木花卉。曙光乡庄河村、古北乡永胜村等28个村,共栽植糖槭、云杉、五角枫等苗木13.6万株,人居环境有效改善。西建乡同喜村利用14户“垃圾房”灭迹腾出的23亩土地栽植水曲柳和糖槭,每株苗木年收益可达到250-300元,预计实现收入345万元,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美丽风景。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