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村重建家园走上富裕路
来源:    时间:2020-11-19    作者:

  记者 刘伟林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哈拉达斡尔族村,在党的关怀下,从一个被特大洪水冲毁的贫困村,发展成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兴旺,独具达斡尔族民俗文化特色的现代化新农村,被誉为“中国达斡尔族第一村”。

  哈拉村有300年历史,村民70%为达斡尔族。1998年嫩江流域出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哈拉村被大洪水冲毁,村民们无家可归、受灾严重。灾后在党和政府帮助下,1999年7月,一个新村竣工,村民搬进新建的美丽家园,他们将新建的村子称为哈拉新村。哈拉新村的建村纪念碑上记载着建村的历史、捐款人及捐款单位。一排排整齐的别墅式村居保留了达斡尔族的民俗习惯,又不失现代的新农村气息,哈拉新村也从此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

  党的十八大以来,哈拉村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选准了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这条精准脱贫路,驶入了致富的快车道。2015年,该村实现贫困村出列,村容村貌成为全区样板村。2019年底,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3218元,其中人均旅游增收6600元,甩掉了贫穷的“帽子”,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梅里斯区委、区政府将哈拉新村列为全区重点打造的旅游名片品牌,累计投入2亿元先后建设了相继建成了游客接待中心、民居民宿、栈道、非物质文化体验馆等,村内达族人家等民族特色饭店的达斡尔族手把羊肉、血豆腐、柳蒿芽系列饮食、江水炖江鱼等达斡尔族主打特色菜系,成功吸引市区周边游客前来旅游品尝。

  2016年哈拉新村开始着手发展民宿产业,通过不断整合资源,规范民宿标准,明确了村集体领办型、村民自营型和外来人员与村内租赁合作型等三种类型,引进达族风情园项目,建设齐齐哈尔市较大的旅游度假村,建有千余平方米的大型生态酒店、6套达族传统民居、多功能会议室、绿色无公害种养殖基地,传统绿色农家豆制品加工作坊等,将村内旅游资源盘活市场化运行。经过发展村内现有标准化民宿9家,庭院民宿14家,村民自办民宿56家,并与齐齐哈尔市双丰、海外等多家旅行社形成长期稳定合作。

  从2001年开始,梅里斯区连续在哈拉新村大草原举办达斡尔族盛大的民间节日“库木勒”节。经过多年发展,“库木勒”节发展成为梅里斯对外展示的重要平台,齐齐哈尔市区域规模最大、活动载体最为丰富、最具民族特色、最具旅游品牌效应的节庆活动之一。2019年6月全省首家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在哈拉新村落成,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创新了民族旅游活动载体,形成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融合发展格局。

  经过多年发展,2019年哈拉新村接待游客量达到57万人次,旅游收入7500余万元,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功能完备、一体发展的旅游新格局。今年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哈拉新村旅游吸引力不减,近期各处旅游景点的游客依旧络绎不绝。


原文网址:http://www.hljagri.org.cn/nydt/nydtsn/202011/t20201117_810106.htm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