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助农,“双11”燃起深山对远方的向往
来源:    时间:2020-11-19    作者:

  聚光灯下,主播带货正酣;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作响;乡村道路,快递车辆川流不息……“双十一”电商节期间,生于大山的农民不断升级“玩法”,成全了深山对远方的向往。今年的“双十一”有了不少新规则,就农村电商而言,“初级玩家”和“高级玩家”用不同的玩法折射出网购盛宴背后农村电商发展的新动向。

  “初级玩家”升级“高级玩法”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永兴镇捷地村里,村民齐聚一堂,一场“土味”十足的“苹果新品发布会”上线:娇小可人的礼县“红mini”和个大多汁的礼县“红pro”是主角。“宝宝们,大家好。”59岁的农民张加成在“发布会”上直播带货,强装镇定的表情加上不自然的动作,让“翻车”现场瞬间变成“秒杀”现场。

  “今年‘双十一’最大的特点就是农民当主角,生产者变身‘带货’主力。”陇南市电子商务发展局副局长焦武民说。

  农民亲自推销土特产,给了消费者“我的产品我负责”的信任感。而脱贫攻坚期间探索出的“产业+农户+合作社+网店+平台”的“融电商”新模式,在这个“双十一”变得更加成熟,消费者和生产端“黏性”更高。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物流仓储中心里,物流车辆挤在院内,工作人员分拣、装货热火朝天。该中心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严控产品质量的同时,打造电商扶贫示范网店,“双十一”期间消费旺盛,订单量激增,11月前8天,发送的电商包裹就超过2万件。

  同样位于岷县的甘肃聚和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一根根新鲜当归在传送带上飘香。该公司积极转型“融电商”模式,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全程让“粉丝”监管,今年开始甚至连外包装设计都由“粉丝”参与,让这家公司的产品登上了中高端市场。

  “迎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才能不被市场淘汰。”总经理李爱军这几天在公司和合作社之间奔波,心里美滋滋的。

  从最初开办淘宝店、淘宝馆,到后来的发展“1688产业带”,再到利用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等多个平台跨界融合、跨境出国、全国配送……生于大山的农民,从电商“初级玩家”一步步升级“玩法”,成全了深山对远方的向往。

  “小而美”农产品插上翅膀

  走进“陇小南”,“嘀嘀嘀……”的提示音此起彼伏,车间里墙上贴着“疫情防控是最大的‘单’”,员工们接订单、分装、打包、发出……忙而有序。

  “以前是陇南人卖陇南的农产品,现在是全国各地的人都在帮我们卖陇南农产品。”“陇小南”负责人赵武强说。

  疫情期间人们居家隔离,生活用品保障问题显现。“陇小南”通过“粉丝经济”打造社交电商平台,短短半年过去,拥有了6000多名“合伙人”,遍布全国34个省区市。

  “自2月14日复工以来,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赵武强说。

  甘肃省陇南、定西等市的商务部门介绍,在疫情倒逼下,电商成为农产品上行的重要支撑,众多电商企业通过精准分销,奋力消除市场前端与社会大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服务不抵达”,让“小而美”农产品插上了“飞出去”的翅膀。

  今年以来,陇南市农产品电商累计销售额超210亿元,品类有花椒、橄榄油、核桃、苹果、食用菌等,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到今年10月底,定西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6亿元左右。

  消费的“旺气”成为乡村底气

  31岁的电商庆小爱,向新零售转型,疫情后在同城配送方向发力,目前销售额1500万元左右,远超去年;35岁的花椒电商欧阳书智,打造集加工、冷链、电商一体的现代化合作社,每年带动地区花椒销售1亿元左右……陇原大地上,小镇青年借助电商产业,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50岁的黄芪种植户王秋兰,越来越注重种植、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产品优质、产量攀升,让她告别了多年的贫困生活;52岁花椒种植户石成仁,花椒不愁卖,土坯房换成两层新别院,成为山腰间靓丽的风景……昔日农村贫困人口,因电商打开销路,迎来小康生活。

  今年11月1日至3日,“双十一”第一波售卖期,阿里平台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76%,农产品总件数同比增长32%。“‘双十一’农村电商的兴旺气息,展现了农村市场的潜力和中国经济复苏的韧性。”阿里研究院高级专家、阿里新乡村研究中心秘书长左臣明说。

  左臣明介绍,根据数据显示,占比全国行政村总数1%的“淘宝村”及占比全国乡镇总数5.8%的“淘宝镇”,截至今年6月,今年网店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创造828万个就业机会,在甘肃、云南等中西部地区效果尤其显著。

  “农村电商迅速崛起带动各地特色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让更多年轻人拥有返乡创业机会,有效弥补了乡村发展短板。”左臣明说,这将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基础。

  电商平台助力产业链发展

  在农产品的生产到销售终端,电商、物流等平台不可或缺,他们究竟能发挥怎样的作用?阿里巴巴就有自己的思考。

  今年天猫双11期间,阿里巴巴平台农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22%,其中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海鲜水产类同比增幅巨大,尤其是***同比猛涨185倍。

  疫情初期,因线下餐饮业的暂停,***等生鲜滞销严重。阿里巴巴天猫通过供应链升级,深加工***制品解决销售难题,将线下订单上翻到线上,并通过工厂量产把价格做到了最低,做成平民产品,并通过直播、平台推广等形式解决***滞销,并带来了天猫双11的暴发。

  11月16日,陕西西安集运加工中心正式启动。自此,阿里巴巴在全国五大产地仓一年内全部建成,覆盖18个省份的数字农业流通网络“全线通车”,100万吨农产品实现高效流通。五大产地仓体系形成后,阿里的产地仓+销地仓模式将有力地升级为全国农产品数字化供应链,有效缩短了供应链半径,农民卖农货更容易,让消费者吃果蔬更新鲜。

  阿里在升级农产品供应链上面不遗余力。此前,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2020改变世界的企业”榜单中,阿里巴巴集团就因在疫情期间展示了其全球基础设施在危机中的灵活性,位列榜单第二。

  挑战供应链极限,带来的效果也有目共睹。数据显示,今年天猫双11期间,阿里巴巴平台累计助销1406个县域的41万款农产品,成交额达到120亿元,同比增长22%。

  除了保持高速增长之外,今年的天猫双11,还展现了阿里巴巴助农体系有别于以往的新动能,与其他电商平台相比独一无二的数字经济体优势:第一次推出“价值超10亿”农产品地域品牌,第一次为未摘帽贫困县设专区,第一次全面启用农产品上行“高速公路”,第一次展示完整的农产品数字化流通网络,第一次“AI养鸡”…还有一个大特色就是农产品直播!其中,淘宝直播举办110万场助农直播,10万农民主播在田间地头开播。

  过去三年,基于阿里的数字化能力,阿里的“亩产一千美金”计划助农销售超5400亿元,孵化了超2500个农产品品牌,覆盖了近1亿农民。

  可以说,乡村振兴之路有了电商平台的加持,走得将更加顺畅。


原文网址:http://nyncw.sh.gov.cn/xyyw/20201119/302440d4b04845378dfe1e0717819724.html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