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家的免耕玉米地,前几天采收后,经过博乐市农机推广站测产,亩产达1355公斤。”10月24日,在博乐市青得里镇定吉格村免耕玉米地里,种植户肖世平开心地说。
“今年博乐市免耕玉米种植面积突破了5万亩,平均亩产1080.5公斤,较全市玉米平均单产高出100.3公斤。现在我们又开始试种免耕小麦,后期还将试种保护性耕作油葵等农作物。”博乐市农机推广站站长蒋贵菊说。
蒋贵菊介绍,传统耕作模式铺膜种植、过度翻耕旋耕,地表长期***,加上博乐市春季风大、干旱等因素,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板结,农田地力下降,土壤肥力明显退化,影响农作物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免耕是一种保护性耕作,通过机械设备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滴灌带浅埋机械化作业,不仅可以解决农田荒漠化的问题,还能在节省农业投入成本的同时提高农民收入。
2009年,农业农村部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在新疆启动,经过11年技术攻关,2019年,蒋贵菊和同事成功研制出全国首套滴灌带辅助铺设装置,解决水肥一体化的难题,并率先在博乐市试种了3300亩免耕玉米。
保护性耕作打破常规种地思维,让农民接受这个技术并不容易。蒋贵菊说,博乐市一方面组织专家到田间地头给农民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培训,一方面通过帮农民细算经济账、出台免耕玉米补贴政策等方式,引导农民试种免耕玉米。
今年春季,博乐市政府划拨专项资金700多万元,引进了28台免耕播种机,并配套了卫星定位导航装置以及云监控设备,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运用。
经过两年试种,如今,肖世平已经成了保护性耕作的“忠粉”。“以前我家的这块土地硬邦邦的,用手抠都费劲。现在,土地已经变得特别松软了,抗旱保墒能力也增强了。”说着,肖世平抓起一把土攥成了团,松开后土快速散落在地上。
去年,肖世平试种了150亩免耕玉米,每亩增产了100多公斤。“不仅产量提高了,种地的成本也降低了。不使用地膜,亩均可节约成本近200元呢。”肖世平笑呵呵地说,今年,他扩大了免耕玉米的种植面积,又主动试种了100多亩免耕冬小麦。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