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水产种博会将继续采用“馆展+地展”的形式,向观众多方位展示现代渔业。
近日,南方农村报记者从广东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获悉,“首届中国水产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届广东水产种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水产种博会”)将于12月3-6日在广州南沙广东渔业高科技园举行,届时,将汇聚国内水产种业创新最新成果,以原良种为载体,以良技、良法为延伸和拓展,充分展示水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
据悉,水产种博会由中国水产学会、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这是去年广东渔业种业博览会的全面升级,更是全国渔业的一大盛事。
渔业“芯”动力,构建渔业发展核心技术引擎区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更是渔业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物质基础。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水产遗传育种培育出的200多个水产新品种,为渔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种业和技术支撑,使中国水产遗传育种的学科发展在某些领域处于国际领跑位置。
广东省渔业推广总站站长刘胜敏表示,正是因为种业对渔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水产种博会将种业作为核心展示内容,通过整合渔业种业资源,搭建一个优质种业平台,加强产销信息互通交流,树立良种标杆,充分展示我国渔业良种选育的创新成果。
同时,刘胜敏也提到,目前渔业种业发展还有很多不均衡、不充分的地方,比如说良种覆盖面还不完善,有些品种研发相对落后,一些品种关键性技术还未突破,部分从业者素质达不到要求等等。通过水产种博会的平台,可以集中全行业的关注度,共同来推动良种意识,促进产学研各界更多交流,不断提高良种研发和生产水平;同时让市场,包括水产品消费者,充分认识到良种的重要意义,全行业形成正向氛围,打造渔业种业发展核心技术示范引擎区,引领我国渔业种业科技创新,为我国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芯”动力。
据悉,本届水产种博会将全面升级,参展单位由广东走向全国,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鼓励优质、高效、高抗、安全的水产养殖新品种参展,汇聚国内渔业种业创新最新成果;采用“馆展+地展”的形式,举办规模更大、品种更丰富、专业性更强的塘头渔业种业盛会;还将在塘头设立直播间,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展览展示搬上云端,打造永不落幕的展示平台。
数智化赋能,打造全国最大鱼塘边渔业博览会
物联网与大数据正推动水产养殖向智慧渔业转型,走向数字渔业和智能渔业。据悉,除种业科技外,本届水产种博会还将加大渔业生产产业链的投入力度,加入更多的智慧渔业科技、动物营养科技、养殖模式科技等元素,提升博览会的科技水平,在构建全国渔业科技核心示范引擎区的同时,辐射带动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广泛应用,助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刘胜敏介绍,水产种博会将贯彻“在塘头举办”的风格,通过鱼塘实地展示现代渔业设施装备、物联网信息化、智慧渔业装备等产品和技术;同时,南沙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南沙智慧渔业峰会也将作为同期活动之一,以“峰会+现场展览”的形式,打造全国最大的智慧渔业池塘展,全面助推渔业现代化、智能化发展,为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贡献南沙模式、南沙经验和南沙样板。
此外,为筹备此次渔业种业博览会,广东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还通过对高科技园的鱼塘改造和车间改建,充分结合目前国内先进的养殖模式,展示推广包括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陆基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模式、池塘养殖尾水治理生态养殖模式、鱼菜共生养殖模式等在内的新技术和新模式,全面展示技术模式创新成果,促进水产养殖模式变革。
硬核渔业大省,促进产学研多方交流合作
广东目前是全国渔业第一大省,2019年水产品年产量达到866.4万吨,草鱼、鲈鱼、对虾、金鲳鱼、石斑鱼等26个水产品产量均全国第一;同时也是全国水产苗种第一大省,淡水鱼苗、海水鱼苗、虾苗等多个品种苗种的研发、产量、销售都位居全国首位;广东的渔业科技推广成果也是全国领先,2019年,广东水产技术推广的技术成果获国家级奖项7个,省部级奖项21个。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技交流到成果输出,广东展现了渔业大省的实力担当。刘胜敏提出,作为广东渔业技术推广、普及和发展的一线单位,渔业技术推广总站近年来很注重先进技术、理念、设备的推广普及,包括:示范推广池塘工程化养殖模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集装箱养殖模式、节能减排模式等;宣传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水产品的可溯源模式等新技术;率先举办了5期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云课堂,通过云直播、云交流、现场观摩、集中授课等创新形式,为全国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输出更完善、更有亮点的培训交流模式。
据了解,此次水产种博会也将邀请国内外权威渔业育种科学家、企业家,采用“1+N”的模式举办论坛和多场推介会,建立渔业种业创新孵化平台,促进“产-学-研-推”多方合作交流,为渔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智慧力量。
相关附件: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