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为加强农作物病虫害分类管理,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包括草地贪夜蛾、飞蝗、草地螟等10种虫害和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稻瘟病等7种病害。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就《名录》制定的原因、意义以及贯彻落实等回答了本报记者提问。
问:为什么要对农作物病虫害实施分类管理?
答: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始终是涉及老百姓吃饭的大问题,我国历朝历代都采取强力措施控制蝗虫危害,有一句话叫“蝗虫起飞、官帽落地”,生动地描摹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重大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多年努力,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病虫害防控体系逐步建立,监测防控能力不断提升,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据调查,目前我国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有1600多种,其中可造成严重危害的有100多种,大体可分为4类,分别为草地贪夜蛾、稻飞虱等迁飞性害虫,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流行性病害,柑橘黄龙病、苹果蠹蛾等检疫性病虫害,玉米螟等常规性病虫害。据统计,近5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年均发生面积65亿亩次、防治面积80亿亩次,其中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35亿亩次、防治面积45亿亩次,每年可挽回粮食损失2000亿斤左右。
农作物病虫害种类繁多,防治管理不能上下一般粗,为科学应对病虫危害,提高防控工作效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对病虫害建立分类管理制度。规定根据农作物病虫害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将农作物病虫害分为下列三类:一类农作物病虫害,是指常年发生面积特别大或者可能给农业生产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农作物病虫害,其名录由国务院农业农村部门制定、公布。二类农作物病虫害,是指常年发生面积大或者可能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农作物病虫害,其名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部门制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农业农村部门备案。一二类农作物病虫害以外的其他农作物病虫害为三类农作物病虫害。新发现的农作物病虫害可能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或者特别重大损失的,在确定其分类前,按照一类农作物病虫害管理。
对农作物病虫危害实施分类管理,有利于明确中央和地方事权,有利于聚焦防控重点,有利于落实属地责任,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
问:公布《名录》,对贯彻实施《条例》有何意义?
答:以农业农村部公告形式向社会公布《名录》,是贯彻实施《条例》的重大举措,进一步明确职责,突出重点,指导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做好分类管理,统筹推进病虫害防治工作。
首先,制定并公布《名录》,是《条例》赋予农业农村部的法律职责。自《条例》5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农业农村部6月4日发布《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草案)》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经过广泛听取意见、多轮专家论证,于9月15日正式公布《名录》,这标志着“分类管理”措施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得以落实。
其二,《名录》的公布,为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制定公布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提供了政策指导和技术依据。一类名录的草案拟定、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和公开发布等系列过程,可为各省(区、市)制定公布二类名录提供经验参考。
国家已有一类名录,下一步,随着省级陆续制定二类名录,将全面构建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分类管理的框架。
问:下一步,如何依据《名录》,对病虫害实施分类管理?
答:《名录》的公布,为在国家层面组织协调病虫害防治工作明确了重点、提供了靶标。下一步,应依据一类名录,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实履行中央事权。
一是建立完善一类农作物病虫害的联合监测网络。按照分级建设、聚点成网的思路,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在一类病虫害发生源头区、迁飞扩散过渡带和粮食主产县,建设监测区域站、配套建设田间监测点,构建设备联通、技术融通、数据互通的信息化平台,逐步建成全国统一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络。
二是着力提升一类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处置能力。为有效应对境内外突发病虫威胁,在边境地区、迁飞通道和重大病虫暴发流行区,加强草地贪夜蛾等迁飞性害虫阻击带建设,同时建设一批区域性应急防控设施,完善应急防控机制,提升应急防控能力。在病虫害常发区,重点推进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源头区综合治理,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县建设,扶持发展一批生物防治、绿色防控产品、高效施药机械生产基地,提高重大病虫害防控物质支撑能力。
三是加强一类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保障措施。要依法依规,多渠道、多层次争取投入,支持开展一类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调查、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疫情处置,逐步增加设施运行维护、试验示范、宣传培训、督导指导等工作经费投入,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类病虫害防治,需要中央和地方统筹协调、上下联动、部门协作,落实好防控职责,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
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
一、虫害(10种)
1.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
2.飞蝗 Locusta migratoria Linnaeus(飞蝗和其他迁移性蝗虫)
3.草地螟 Loxostege sticticalis Linnaeus
4.粘虫 〔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和劳氏粘虫Leucania loryi Duponchel〕
5.稻飞虱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
6.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
7.二化螟 Chilo suppressalis(Walker)
8.小麦蚜虫〔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T***ahashi)、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和麦二叉蚜Schizaphis ***inum(Rondani)〕
9.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
10.苹果蠹蛾 Cydia pomonella(Linnaeus)
二、病害(7种)
11.小麦条锈病 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
12.小麦赤霉病 Fusarium ***inearum
13.稻瘟病 Magnaporthe oryzae
14.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Southernrice black-stre***ed dwarf virus
15.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
16.柑橘黄龙病 Candidatus Liberobacter asiaticum
17.梨火疫病〔梨火疫病Erwinia amylovora和亚洲梨火疫病Erwinia pyrifoliae〕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