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作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两个“国字号”试点创建区,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乡村治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专班专抓严格落实责任,以解难事、解民忧为着力点,瞄准打赢脱贫攻坚战、农业农村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改善人居环境等乡村切身利益问题靶向突破,做到党建引领、改革赋能、以人民为中心、科技支撑“四个坚持”,在破解难题中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有效途径,不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趟出榆阳乡村善治新路。
一、坚持党建引领,构建“一核多元”治理架构,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建。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大美榆阳、党建领航”和“抓党建、强基础、兴产业、促发展”为思路,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累计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75个。建立村“两委”干部常态化联审机制,清理42名不合格村干部。推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实施3年培养千名村级后备干部工程。建立村级“小微权力”事项清单和村级班子主要负责人责任清单“两个清单”,强化监督“微权力”、遏制“微腐败”。构建“一核多元”治理架构。压实“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区委、乡镇党委、村党组织三级联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不断强化“三农”工作队伍,开展新时代十万农民培训,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探索整合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调解委员会、治保委员会,统一设立乡村治理委员会,培育吸纳妇联等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村级治理,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机制;探索工矿区组建联合党支部,以组织上联合、工作上联动、经济发展上联通、环境卫生上联治的“四联”式发展,有效实现了党组织领导下“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形成了乡村组织共同体。
二、坚持改革赋能,释放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健全乡村治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确立“乡村振兴、以乡为主”落实机制。结合“放管服”改革和五大领域执法体制改革,统筹推进扩权强镇和基层减负工作,下放权力、下划资源、下沉职责,赋予基层更多治理话语权和主导权。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由地尽其用转向扩权赋能。区委、区政府总结赵家峁股份合作制试点经验基础上,始终抓住处理好集体组织与成员的利益关系这个关键,遵循“三权分置”、抓实“三变改革”、明确“三条路径”、促进“三产融合”、饱含“三农情怀”,全域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继成立了404个村(组)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21个乡镇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全覆盖)。以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组织为纽带,普遍形成了集体经济与34.3万成员间连股、连利、连心的发展机制;同步聚焦“可流转交易、可抵押融资、可收益分红”三条标准,建成区乡村三级产权交易平台,充分赋予权能,完成经营权流转交易50万亩,向榆阳农商行注入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金1000万元,撬动银行信贷1亿元。通过产改,盘活了农村“沉睡”资源,赋予农民更多的政治、经济权利,提升农民参与基层治理的意识与能力。构建乡村利益共同体。坚持把加大“三农”投入作为财政第一选择,年均投入10亿元(今年达到13.5亿元),多措并举扶持引导乡、村两级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实施“3+2+X”新兴主导产业建设“三年行动”;运用全产业链思维,构建“龙头+农投+联社+基地(乡、村股份合作社)”的产业联合体。截至目前,全区26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了集体产业,其中185个收益总计2.5亿元,涉及12711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52%,45个贫困村累计分红242万元,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村、非贫困户共同搭上一列发展快车,重构乡村利益共同体。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创新现代乡村治理服务模式。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围绕提升生态、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大生态综合治理,全区林木覆盖率已达到45.8%,高标准打造全国矿区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全面推广“一拆三改、四区分离、五化同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以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并重,建立群众自治为主体、社会化服务和村企共建为补充的长效机制。以农村发展作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东南部山区长远发展,尊重群众意愿,启动就地移民搬迁三年行动;聚焦城郊村、园区矿区集中搬迁安置村、集镇所在村和集中建设的新农村,完善标准化的治理服务设施和功能,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抓好教育、卫生、养老等重大改革事项,统筹解决优质民生资源均衡配置和全民均等共享问题。照顾农村留守生活困难群众。针对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建成200个标准型农村互助幸福院,实行集中居住,分户生活,统一管理、互助服务;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创办“爱心学堂”,建立帮扶制度。推动服务重心下移。在各行政村普遍建立了便民服务站或党群服务中心,赋权赋能赋责,梳理党群、政务、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等服务,为农民宣传政策、提供信息、调解纠纷、解难办事,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四、坚持科技支撑,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改进和完善乡村基层治理方式。全力补齐治理短板弱项。与华为公司合作建设“智慧榆阳”,按照“一网覆盖、多网融合”的思路,构建起贯通区乡村、联通各领域的指挥调度和联动处置体系,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国家试点以德化人,用丰富实用的文明实践活动赢得群众认可、吸引群众参与;实施“新政风新民风新家风”活动;全面推行移风易俗,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革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坚决遏制农村婚丧大操大办、薄养厚葬、乱修庙宇等不良风气。全面推行正向激励参与机制,立足乡、村实际,立足农民群众实际,组建“爱心超市”探索积分制治理,激发村民践行社会公德;办好“农民夜校”讲事,净化农村思想土壤;推行“伙场说事”,办好农村大小事;开展“三治小屋”议事,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坚持“栓正人家”评事,擦亮农村亮丽底色。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