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上午10点,晋宁区昆阳街道余家海村委会的果农王云提上大桶来到果园,为前来买梨的顾客从挂满果实的梨树上采摘已经成熟的黄梨。
“每天要采100多公斤,收入还不错。”王云是余家海村最早种梨的果农之一,他种植了平顶黄梨、雪花梨、大黄梨、金花梨等多个品种。5亩梨树,亩产2吨左右,均价每公斤可卖6元,除去人工、肥料等各项开支,纯增收5万元左右。
金秋时节,余家海村进村道路两旁摆满了卖梨的水果摊,漫山遍野挂着金色的梨,买梨的顾客纷至沓来。余家海村已从一个贫困边缘的村子,慢慢成了硕果累累的小康村。
先扶持一部分人脱贫
余家海村地处昆阳街道东部的一个山间小盆地里,地势低洼,积水成塘,当时的人称这种地貌为“海子”,又因初来此建村的村民姓余,故名“余家海”。全村共有200余户750余人。
以前,余家海村家家户户都种植水稻,但产量都不是很高,村民收益也不是很好。“以前余家海村经济条件落后,村民生活水平在昆阳街道里排名靠后。”余家海村党总支书记李跃清说。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余家海村就开始在坡地上引种黄梨。”李跃清记得,当时是零星种植,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形成产业,更谈不上形成经济支撑。2003年开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余家海村党总支多方考察,积极探索,决定带领农户规模化种梨。
“刚开始种植梨树时,由于技术管理水平有限,梨子的品质不是很好,村民们都对种梨充满顾虑。”李跃清作为村党总支书记,带头走进田间地头,广泛动员,向大家宣传种梨的好处。
为激发村民种植梨树的积极性,余家海村党总支组织人员前往呈贡、楚雄等地考察学习种植技术。“技术学回来,就动员一些有积极性的村民一起种植,没想到种出来的梨口感不错,市场反响也好,就吸引了更多的村民加入种梨的行列。”李跃清说,本着“先扶持一部分人脱贫,再带动整村致富”的原则,余家海村踏上了一条林果致富的路。
在果香中告别贫困
近年来,余家海开始大规模种植梨树,在果树管护上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李跃清说:“目前,我们村的梨主要有8个品种,以平顶黄梨、金花梨销量最好。”余家海村的金花梨是从楚雄引进的新品种,经过科学栽培和精心管护,果实较大,质地酥脆,入口清甜。而黄梨素有“梨中之王”的美誉,个头大,产量高,果肉甜而细腻,深受消费者喜爱。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余家海村的梨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李跃清说,每当中秋节前后,余家海村的梨以果汁多、口感酥脆、含糖量高、果型美观、无公害等特点,成了水果市场的抢手货,不仅销往玉溪等地,甚至外销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现在平均1亩梨树能达到1万元的收入,村里每家都有了面包车或是小轿车。”走在梨树林里,李跃清看着结满果实的梨树高兴地说,余家海村梨树种植面积已超500亩,村里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房”。如今,余家海村已告别贫困,开启了一条奔向金灿灿的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 (昆明日报 记者赵书勇 通讯员和肖敏 冯蔓)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