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油菜秋种技术指导意见
来源:    时间:2020-10-10    作者: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10月上中旬全省降水量较往年偏多,气温偏低,对秋收秋种可能造成一定影响,各地应抓住雨水间隙的有利时机及时抢播。针对当前气候形势,安徽省油棉产业技术体系会同省耕地轮作制度试点专家指导组,组织有关专家对今年油菜生产形势进行分析,提出了如下油菜秋种工作技术意见。

  一、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品种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及种植制度、病虫害发生规律等特点,因地制宜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抗倒、适合机械化收获的优质油菜品种。对稻田直播和棉田套播油菜地区,宜选用耐迟播、耐渍、抗病、耐密植的油菜品种;对棉田套栽、稻田移栽地区,宜选择抗倒性、个体发育能力的高产品种;对腾茬较晚的地区,宜选用早熟或早中熟品种;对根肿病发生较重的地区,应选择抗根肿病品种。

  二、抓好秸秆还田,提高整地质量

  秸秆全量还田与油菜播种质量和培育壮苗矛盾十分突出。根据墒情和茬口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提高播种质量。特别注意提高秸秆还田质量,水稻收获机械要配套切碎、匀铺装置,碎草长度控制在5厘米左右,留茬高度10厘米以下,稻草匀铺不到位须人工辅助撒匀;如果稻草切碎长度过长或留茬高度过高,收获后应采用专用秸秆粉碎机进行粉碎,确保留茬及秸秆粉碎彻底,分布均匀。因地制宜采取耕翻或旋耕等方式进行埋草灭茬整地,耕翻深度应达20C25厘米,旋耕深度应达12C15厘米。开好三沟,确保三沟相通。

  三、适时适墒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选择在10月上中旬前适期早播。播种前药剂拌种,有效防治幼苗期黄曲跳甲、蚜虫、小菜蛾、根肿病等。种子处理应严格按用药说明,防止产生药害。前茬稻田应提前清沟排水,土壤墒情合适的田块,应保证正常播种量,亩播种量200-300克,可采用精量播种机,对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播种量应适当增加100克,以保证基本苗数。对土壤粘重、机械作业困难的田块,可采取起垄播种、无人机飞播或者人工撒播的方式播种。干旱田块播种后三天种子未萌动出苗应灌一次渗沟水,以沟水浸湿厢面为宜,确保一播全苗。

  四、科学肥料运筹,促进减肥增效

  在增施有机肥基础上,推广油菜专用配方肥,实现高效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可采用“一次底肥+一次追肥”技术路线。底肥选用油菜专用缓释肥40%(25-7-8)“宜施壮”,亩施40-50公斤,随油菜播种机播种时一并施用。春季看苗情在蕾苔期追施尿素2.5-5公斤,初花期“一促四防”,即在初花期每亩一次性混配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或咪鲜胺10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速效硼50克+1公斤尿素,机动喷雾器用药液量每亩12-15公斤,手动喷雾器每亩不少于30公斤。若采取传统方法施肥,每亩施纯氮10C12公斤、五氧化二磷3C4公斤、氧化钾3C5公斤、硼砂0.75公斤。其中,氮、钾肥总量60%和全部磷肥、硼肥用作基肥,20C30%氮肥用于冬前提苗,10C20%氮肥和40%钾肥作薹肥。

  五、绿色防病抗灾,确保高产稳产

  播种后即进行封闭除草或在油菜苗期进行化学除草。对未包衣和拌种的种子,应及时防治油菜苗期病虫害;在根肿病油菜产区,采取推迟播(栽)期和土壤改良等方法,减轻病害发生。开花期以防治菌核病为主,于盛花初期每亩使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30-45公斤喷雾防治,7-10天再施一次。

  六、拓展多种功能,提高综合效益

  结合各地实际,发挥好油菜油用、菜用、花用、蜜用、肥用和饲用等多种用途,实现“一菜多用”、“一种多收”,提高综合效益。

  1、菜油兼用。选用冬前发棵快、再生能力强的优质高产偏早熟品种,早播早栽,合理密植。薹高30-40厘米为最佳采摘时期,摘取主茎顶端15-20厘米的菜薹作蔬菜。摘薹前2-3天每亩施尿素3-5公斤,促进分枝生长。摘薹后视油菜长势,每亩追施3-5公斤尿素和2公斤钾肥,促进恢复生长。

  2、绿肥油菜。油菜作绿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土壤中难溶性磷释放,降低病虫害基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于下茬作物生长发育,发挥油菜养田的功能。一般选用营养生长旺盛、抗病性较好、茎叶产量较高的品种,播种量以每亩0.5-1公斤为宜。根据土壤温湿度及气候条件,在后茬作物播栽前10-15天、最迟不晚于油菜终花期前,及时将油菜粉碎翻压还田。

  3、饲料油菜。选用硫苷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青饲产量高的双低饲料油菜品种。根据饲喂方式和加工要求,在蕾薹期至角果形成初期进行机械采收。也可在油菜苗期至蕾苔期作鲜饲料,随割随喂。

  4、观花油菜。在城郊及旅游资源丰富地区,通过种植不同花色品种、设计景观图案、延长花期等方式,发展观光旅游、养蜂产业,深入挖掘油菜增收潜力,带动农民致富。


原文网址:http://nync.ah.gov.cn/snzx/zwxxi/54018711.html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