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个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创制出玉米密植高产潜力挖掘、机械粒收与全程机械化生产、水肥一体化资源高效利用、地膜替代等关键技术,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这是记者日前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了解到的。据这个所的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负责人李少昆研究员介绍,他带领科研团队搜集了全国育种单位有高产潜力的品种,通过提高种植密度挖掘产量潜力。日前,他们在新疆奇台县的玉米示范田经实收测产最高亩产达1663.25公斤,这是该团队第7次刷新我国玉米高产纪录。
同时,研究人员以密植高产、精量点播、机械施肥、机械打药、秸秆还田、机械粒收等一批关键技术为核心,集成了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实现了高产高效协同。
地膜覆盖对提升玉米产量起了很大作用,同时也带来残膜污染问题。研究人员通过选择适合当地热量资源的早、中熟玉米品种以及增密种植等措施,实现了替代或减少地膜用量的目标,每亩玉米产量平均增加9.5%至12.6%、节约成本65元至70元。在内蒙古,不用地膜的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已得到大面积应用。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