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记者来到山东省利津县汀罗镇陈家屋子村低碳流水循环养殖池塘,只见阳光下的塘面波光粼粼,四个养殖水槽一字排开,养殖水槽两头装着拦鱼栅,水槽上方安有自动投料机,西面水底装有推水装置,随着工人按下开关,推水装置形成的水浪吸引了成群的鱼儿不停地游向水面,场面蔚为壮观。
陈家屋子村拥有20多年的鱼虾养殖传统,全村200多户村民,有100多户都有自己的鱼塘。近年来,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加,养殖生态逐渐变差,养殖病害发生率增高,经济效益逐年降低。同时,随着水产养殖产业的兴起,传统鱼塘模式开始失去竞争力,2017年,在驻村帮扶干部的帮助下,该村拿出40亩试验田,探索低碳流水循环养殖。
该项目通过将传统养殖池塘进行改造,建设四个养殖水槽、安装推水设备、曝气设备、污物收集设备等,把养殖过程中所需要的养殖区、净化区隔离开,使原有的静态水池塘通过空气推水设备的推动,变成动态循环流水“生态式圈养”模式,既解决了传统池塘养殖的自身污染,又有效地提高了鱼类的成活率和品质。
一池活水养好“跑步鱼”。“这个模式最关键的就是让池塘水流动起来,我们把所有鱼都集中在这四个110平方米的养殖水槽内,当推水装置启动时会搅动水体,既能使水层的含氧量均匀,又把静止的死水变成流动的活水,模拟了在河流中的环境,水槽中的鱼儿便会在运动的水中‘跑步’,这样鱼儿在游动中肌肉得到锻炼使肉质更加紧致,蛋白质含量更高,鱼的口感和品质也比传统池塘养殖的要鲜美。”陈家屋子村党支部书记尚文光告诉记者,“不要小看一个养殖水槽只有110平方米,但足以养活3000尾草鱼,按现在的市场价,一年收入六七万元不成问题。”
如此高密度的养鱼,怎样才能处理好养鱼废料问题?尚文光指了指池塘东侧的一个集污池,急速的水流可以把鱼粪、残存的饲料带到集污池,通过吸污泵将废料收集后进行沉淀,经自然发酵后,沉淀物作为优质的有机肥,被用于池塘周边几百亩菜地当养料,沉淀后的清水又回到池塘净化区,实现了循环用水。同时,在池塘上种植空心菜等水生植物来净化水质,从而保证了水体的清洁。
如此养鱼模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但对陈家屋子村来说,最显著的要属社会效益。据了解,该项目每年所得收益全部用于村公益事业和贫困群众分红,尚文光告诉记者:“除去管理成本,我们每年会从收益中拿出2.4万元,给村里10户贫困群众进行分红,剩余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民生公益事业。”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