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汪清县天桥岭镇转角楼村,平整的柏油路、绿树掩映的民房、整齐划一的围栏、随处可见的公益宣传牌、统一的分类垃圾收集箱以及爱心理发屋,让这个古朴的老村呈现出一股清新的“文艺范儿”。
而在5年前,这里还是脏乱差的重点贫困村。5年时间,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如何实现从脏乱差到文明村的蜕变?
“转角楼村曾是汪清县14个重点贫困村之一,村容村貌没法看,村民精神面貌欠佳,日常生活仅能维持基本吃穿用度,贫困户更是长期在温饱线上挣扎。”说起转角楼村的过去,在该村生活了50多年的侯立申老人直摇头。他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穷,村基础设施落后,村路坑坑洼洼破烂不堪,房屋散乱没规划,还有多座危房、空房,木板栅栏参差不齐、东倒西歪,村内生活垃圾满地,环境卫生用一个“差”字来形容都远远不够。
“ 转角楼的变化源自脱贫攻坚战。”侯立申告诉记者,为助力转角楼村早日摆脱贫困、实现乡村振兴,从国家发改委振兴司到州委办公室再到汪清县税务局,这些帮扶单位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倾心对转角楼村进行对口帮扶。
2015年初,国家税务总局汪清县税务局开始向转角楼村派驻扶贫工作队,他们到村后,通过入户走访摸底数、召开村民大会听意见,最终确定了“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的工作方向。重点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指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能力。委派机关第四党支部与转角楼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深入基层推进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几年间,发展了一批新党员,村组织生活得到有序开展。目前,转角楼村现有在册党员26名,党员积极分子1名,村党支部委员会成员3名。村民委员会成员3名,并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每月开展一次支部委员会活动、主题党日活动和月主题服务活动,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党员大会、党课活动。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十五个一党心连民心”、“五美一净”评选等系列活动,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党的各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前些年没有桥,过河种地都要趟水,我在开拖拉机过河时,曾被水冲翻过三次,差点没了命,拖拉机也因此报废了两台。”提起往事,村种粮大户林周永仍心有余悸。他说:“现在好了,有了这座大桥,过河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这座桥建在了嘎呀河上,更建在了我们的心坎上。”
汪清县税务局党委专职书记丁贵元介绍,转角楼村有356.4公顷土地,其中有90多公顷在河对面。过河种地,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村民。为彻底解决村民困难,2019年10月,县税务局联合州委办争取680万元新建了长126米、宽7米的转角楼大桥,解决了村民过河难题。同时,整修了村里的排洪沟、新建了养老大院,对全村进行绿化美化和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转角楼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欲将除之,必拔穷根。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奔小康的根本之策。”驻村第一书记闫向武指着村部旁一排排整齐的光伏发电太阳能板告诉记者,2018年,汪清县税务局争取资金178.23万元,在转角楼村建设249.6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并入国家电网,发电收益纳入村集体经济收入,截至今年4月,已累计收入7.8万元。
这只是转角楼村发展产业项目之一。据闫向武介绍,从2016年至今,在各级扶贫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共有833.16万元项目资金投到转角楼村,除光伏发电项目外,还有黑木耳菌包厂、养菌室、中草药种植等产业项目。其中,2017年投资建成3栋共计360平方米的黑木耳培养室,可养菌15万袋;2018年新建一座建筑面积1690平方米、日产4万袋菌包厂,安置劳动力5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5人,菌包厂现正在扩建,建成后日产可达5.5万袋。“有这些产业项目做支撑,村集体经济有了保障,村民离小康生活不远了。”侯立申说。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