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市南宝山镇“五个全力、五个确保”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扮靓美丽宜居乡村
来源:    时间:2020-08-11    作者:

  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邛崃市南宝山镇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的原则,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发动多方参与、汇聚各方力量,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态势。紧紧围绕“五个全力、五个确保”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做实做细村庄洁化、亮化、美化系列工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全力健全体制机制,确保责任落实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健全监管体系。建成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四级网格化监管体系,确保整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三是制定工作方案。先后印发《南宝山镇农村环境整治村庄清洁美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南宝山镇农村环境整治村庄清洁美化提升行动督查方案》、《南宝山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核奖补方案》《南宝山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评比活动方案》,落实责任主体,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奖惩制度,确保村庄清洁美化提升行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二、全力发动多方参与,确保整治合力

  一是积极争取项目。目前,南宝山镇已对上争取鱼崖林盘、水美乡村、三美新村等项目,保障资金每村都议定部分资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有效解决缺资金问题。二是发动乡贤助力。南宝山商会副会长杨兴良定向捐资300余万元修建2.5公里川王路和1.5公里茶马古道,逐步实施全村路灯安装工程,有效解决基础设施弱的问题。三是志愿者参与。对全镇158名保洁人员进行全覆盖业务培训,提高整治标准,确保取得实效。同时,各村(社区)成立了党员、退休干部、青少年等志愿者服务队伍18支,同时联合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相关活动,有效解决缺人的问题。

  三、全力推进整治提升,确保整治效果

  一是厕所革命。以“标准规范、质量保障、群众满意”原则高质量推进户厕改造,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2020年135户农村户厕改造任务,新建旅游公厕一座。二是污水革命。积极争取污水设施维护项目5个,完成新桥、桃花、堰滩、木梯等安置小区污水设施维修;大力推进河长制工作,29名河长履职尽责,常态化巡查整治30余公里河道卫生;与300余户养殖户签订粪污处理承诺书,确保养殖粪污不偷排、漏排、直排。三是垃圾革命。截止6月底,全镇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活动53次;清理整治道路60余公里,拆除临时搭建生产生活棚3处,去除废旧横幅广告23面,清除墙面小广告“牛皮癣”和乱涂乱画48余处;规整庭院杂物350余户;清理不正规垃圾堆放点12处。入户发放6000余份门前三包责任书,明确责任,发动每一名群众主动参与整治,争当人居环境整治主人翁。

  四、全力营造宣传氛围,确保家喻户晓

  一是线上宣传。通过为村、微信平台、微信公众号动态宣传500余次,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引导农民群众转变观念,改变传统不良生活习惯,培养农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二是线下宣传。发放《南宝山镇人居环境整治、“爱国卫生运动”倡议书》5000余份,“门前三包”责任书5000余份,农村户厕改造明白卡600余份,制作宣传牌100余个,召开党委会、专题会、推进会、现场会、院落坝坝会等共计50余次。三是创新宣传。南宝山镇先后在五一、非遗节、蓝莓节、端午节等节日开展文化活动;结合新冠疫情防控开展了“爱国卫生”活动;每月开展“清洁文明示范户”评选活动,设置红黑榜;暑期发动学生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树立一批典型,示范带动一片,全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五、全力加强督查问责,确保整治实效 

  一是常态化检查。由南宝山镇社发办牵头、相关办室组成的工作检查组负责每周对各村(社区)整治范围、标准、档案归档等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全镇通报。目前已通报4期,发现问题20余个,均已整改到位。二是不定期督查。由纪委牵头成立督查组负责不定期对相关办室、各村(社区)整治工作整体推进情况进行督查,对推进不力的启动问责,目前已对开展不力的2个村及负责人进行集体谈话和个别谈话。三是群众监督。南宝山镇已公开公布人居环境整治问题举报电话。设置曝光平台,定期通过微信公众号对正反典型进行曝光。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农民群众根本福祉、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下一步,南宝山镇将发动广大基层干部、企事业单位、党员、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村庄清洁美化提升行动中来,加快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原文网址: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0/8/11/b51757f8cff343d0976d436e4d0b49f4.shtml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三农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网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