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乡村“三变”打造诗意田园
来源:    时间:2020-08-11    作者:

  石刻艺术绽放光芒,龙水湖畔风光旖旎,巴岳山苍翠欲滴,荷花山庄接天莲叶,农家田园花果飘香……大足之美,美在自然风光、美在民俗风情、也美在人文风韵。

  大足乡村之美,源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创新图为,也源于农村环境整治的精雕细刻。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大足用好群众满意这把标尺,补短板、强弱项、提水平,打造诗意田园、梦里乡愁。

  高位推动:领导推动变全民大合唱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中央统一部署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这不仅需要政府的高位推动和村民的行为自觉,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协同。

  大足区地处成渝腹心,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和川渝合作的前沿地带。高位推动,是贯穿大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条鲜明主线。区里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和现场推进会,每个季度都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题战役。

  大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高位推动,同样体现在区级领导的身先士卒和以身作则。区委书记、区长不仅亲自启动各种主题战役活动,还带头参加村庄洁净行动。在区领导的带动和示范下,全区形成了万名党员带领十万群众整治环境的强大声势。区里整合部门项目资金6亿元用于人居环境整治,从而形成了上下一条心、工作一盘棋的良好格局。

  在大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乡村振兴的竞技场,各乡镇在这个大舞台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邮亭镇以改脑、改房、改路、改水、改电、改气、改厕为抓手,结合党员干部走田坎、跨门坎、进心坎活动,带动群众转变思想,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拾万镇依托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打造五彩田园景区和稻香文旅小镇,实现了产业引领和环境美化的同步蜕变。雍溪镇依托花卉产业,采取“群众自筹一点、业主捐赠一点、政府投入一点、向上争取一点”,完善基础设施,实现“环境改善―农民增收―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

  从大处布局,从细处入手。在“村庄清洁情动春季”战役中,大足搭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擂台,引导镇街和相关部门同台“比武”,营造浓厚的整治氛围。各镇街及时组织开展庭院绿化、卫生庭院评比活动,其中参与庭院绿化13873户、评比出卫生庭院户6547户。团区委、区妇联分别组织开展‘洁小青’人居环境整治市级示范活动”和“建美丽家园.大足巾帼在行动”巾帼志愿活动,组织志愿者1000名集中开展公共区域义务清扫、绿化美化环境、健康卫生知识宣传、帮助缺乏劳动力的建卡贫困户家庭打扫清洁卫生等。

  区里还通过考核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层层压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区里严格按照《大足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考核办法》,对全区242个涉农村(居)进行考核,一季度一考核、一季度一排名、一季度一通报。同时,不定期对镇街进行暗访检查、现场指导,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期限,并对整改情况持续跟踪检查。

  洁净行动:村民“看戏”变”唱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农民群众既是农村环境整治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农村环境整治的主力军,发动群众参与整治至关重要。

  为防止出现群众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局外人”,全区207个行政村全部配备政策宣讲员,利用电视、报纸、微信和抖音、快手等新旧媒体矩阵,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区财政预算1200万元奖补整治先进镇街,在各镇街中营造追比赶学超的良好氛围。

  村庄清洁行动,是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的重要抓手,全面摸排黑臭水体,并量身定制治理方案。区里先后投入400万元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完善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和日常保洁机制。大足结合第32个爱国卫生月和“五?一”等节假日,组织34.06万人次参与集中清洁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3.73万张,悬挂宣传标语2949幅,电视、微信等媒体宣传报道15898次,引导和动员61.91万户次开展清洁和消毒等工作,共清理垃圾9979吨、沟渠4175公里、废弃秸秆等农业废弃物4211吨。大手笔的村庄清洁行动覆盖所有村庄,让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大大改观,现已建成25个垃圾分类示范村,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基本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

  厕所改造是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环节。农村厕所大都与猪圈连建,一到夏天,臭气熏天,蚊蝇乱飞。大足的改厨改厕改圈行动,不仅促进了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的改善,也改变了村民的旧有观念。大足投入800万元对全区8000户农村进行无害化厕所改造,对全区三档村1424户农户实施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卫生厕所普及率83%。抓好农业生产废弃物治理,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75%、90.24%。全区已完成3座污水处理设施扩容。并在邮亭镇建设20个小微湿地,探索出了“小微湿地+”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模式。

  心之所向,行之必达。大足通过健全农村清扫保洁机制、设施设备管护制、垃圾分类减量机制、财政资金保障机制、宣传教育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稳扎稳打、渐次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大大增强了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因地制宜:传统乡村变诗意田园

  在大足区邮亭镇复兴村,村民喻文光把家门口的臭水沟打造成“微果园”,吸引了10多个村民前来学习,为他们挖掘家门口的“美丽经济”提供了路径参考。

  由于各地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风俗习惯差异较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条件也不一样。大足各地立足实际,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大拆大建,不定脱离实际的指标,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而是因地制宜,宜种树的种树,宜种竹的种竹,宜种花草的种花草,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阶段和农民要求合拍。

  走进古龙镇忠义村,家家户户院落干净整洁,柴草堆码整齐,家禽一律圈养,房前屋后花草葱茏,全村环境焕然一新。过去,忠义村因山多地少,天青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村民们纷纷利用农闲开山采石,不仅没让村民富起来,反而留下了难以愈合的生态环境之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忠义村关闭矿井,因地制宜地恢复植被、植入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以及本土的忠义文化、茶叶文化通过3D画、墙绘、景观小品等形式进行植入,在绿化美化人居环境化的同时,植入了乡村振兴的文化基因与和精神养分。

  为推动农村持续变美,大足先后召开4次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展示推广先进镇街的典型经验,将乡村之美转换成为产业附加值,为乡村振兴提供生态和精神的双重滋养。

  建好”四好“农村路,清理残垣断壁和危房整治,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核心内容,随着一批批旅游路、产业路、便民路的建成,不仅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畅通了大足乡村的经济血脉。全区共完成建成“四好农村公路”498公里,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新建入户道路150公里,绿化村庄公共场所205亩,安装路灯4269盏。改造农村危房1895户、整治旧房5000户,获国务院通报激励。

  为美化人居环境,大足以绿色奠基,为人居环境增色。大足倾力打造的隆平五彩田园、棠香人家、老家?观音岩是城市人感受宁静的“窗口”,是体验海棠香国千年文化的名片,是人们纷至沓来的“后花园”。如今,广袤的大足乡村,已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自己的华丽转身,传统的乡村变成了整洁靓丽的诗意田园。


原文网址: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008/t20200810_7766360.html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三农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网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