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织金县聚焦产业“八要素”,围绕“六个转变”抓提升,强化县级统筹,抢抓“织金竹荪”入选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机遇,把竹荪等食用菌作为特色产业集中优势发展,紧盯森林资源尤其是林地开发潜力,充分发挥林下食用菌种植节约土地资源、节约生产成本、栽培周期短、生产风险低、产品品质高等优势,大力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做强做大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产业革命取得重大突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重要产业支撑。目前,全县完成食用菌种植2.25万亩。其中,林下种植竹荪2565亩、其他食用菌2984亩,实现产量11138吨,产值32291万元,带动贫困户2430户8500人实现增收,预计全年完成产量5.25万吨,产值13.8亿元,带动贫困户2900户1.01万人实现增收。
突出县级统筹
据了解,织金县林地面积252.9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9.79%,发展林下经济空间大、前景好。
2020年,在巩固提升传统食用菌种植的基础上,全县按照“强龙头、建基地、带农户、创品牌、稳增收”的思路,把创建林下食用菌示范基地作为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鼓励经营主体充分利用林下丰富资源发展食用菌种植,鼓励每个乡镇(街道)在交通便利、水源方便、适宜种植食用菌林地建设1至2个以上林下食用菌种植示范样板点,并充分利用示范基地开展科研创新。
目前,全县已建设林下食用菌示范点36个,示范面积3000余亩,其中竹荪示范基地26个,面积2000余亩。
突出技术服务
织金县成立县级食用菌种植技术指导小组,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金荪公司具体负责,广泛开展林下竹荪制种、栽培、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确保技术到位,努力提高经营主体栽培管理水平,实现产量和质量双提高,全县今年完成技术骨干和农民培训2300余人次;巡回开展技术指导服务150余次。
与此同时,加强与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农职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展“林下竹荪栽培示范”“贵州省红托竹荪连作栽培示范”“贵州省红托竹荪优良品种展示”“贵州特色食用菌红托竹荪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等20余项试验示范,探索红托竹荪高产、稳产的栽培管理技术,推动织金竹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全县林下食用菌已经开始出菇产菌,据贵州大学、省农科院、贵州科学院、织金县竹荪专家及金蟾大山等经营主体专家对林下竹荪初步测产,亩产竹荪干品150余公斤,每亩较传统地栽节本增收1万余元。
突出利益联结
全县引进培育经营主体22家,采取“平台公司+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乡级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带动该县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覆盖带动贫困人口1579人,其中党支部领办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11个,建成林下食用菌基地19个,面积700余亩,覆盖带动贫困人口766人,实现了贫困农户增收、村集体经济积累增加、全县林下食用菌产业发展多赢局面。
金凤街道平寨居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一户贫困户入股种植一亩竹荪的方式,引进种植技术经营主体,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按照投入比例6:4进行分红。合作社投入资金400万元入股发展林下红托竹荪种植200亩,带动覆盖贫困户200户580人。项目建设投产后,除去生产成本,预计每亩收益12000元,按投入比例经营主体每亩可获收益分红资金4800元,合作社每亩可获收益分红资金7200元;合作社收益分红资金按照2:8分红比例,20%作为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80%作为贫困户入股分红资金,户均可增加收入5760元。
?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