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十二五”以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320万亩,粮食产量连续13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近3年连续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河南粮食稳产、增产发挥了关键作用,新一轮机构改革后,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为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管理,充分发挥工程设施效益,省政府决定自2020年3月份开始,对2011年至2018年已建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水利设施、电力配套设施、硬化道路设施等重点设施进行全面普查统计和整改提升。省政府研究决定,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和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联合下发了《河南省已建高标准农田重点设施普查整改工作方案》,要求各地2020年5月底前完成“十二五”以来已建设施的普查统计工作,2023年底前完成问题设施的整改提升工作。从今年开始,对新建项目的高压部分,全部由电力部门出资建设,预计每年可增加项目投资约10亿元;对已建项目的高压设施,全部移交电力部门负责管理,从根本上破解了农电设施易损坏、用电贵、管护难等问题。
3月4日,省政府专门召开已建重点设施普查整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普查整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会后,135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县(市、区)立即行动,全部制定了县级工作方案,其中有83个县(市、区)以政府文件印发方案,有52个县(市、区)以部门联合发文的形式印发方案。相关县(市、区)全部成立了普查整改工作领导机构,其中122个县(市、区)政府的分管领导为普查整改领导小组组长。
全省各级普查整改机构成员单位加强工作沟通,共享数据信息,开展定期会商,集中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电力配套设施普查是此次普查整改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部门和电力部门强化联手联动、做好工作衔接、共同深入实地,全面摸清农业灌溉用电设施现状。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充分利用专业特长,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开发机井排查APP,5月底全部完成排查工作,6月份对排查数据进行了复核和确认,为高压电力配套设施按时整体移交电力部门进行整改和管护创造条件。各地建立了市、乡、村三级联络员制度,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和工程管护人员清楚设施位置、了解设施现状的优势,总结推广创新做法,提高工作整体成效。
截至目前,河南省已初步摸清了高标准农田重点设施运行管护基本情况,为第二阶段问题整改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据普查统计数据显示,全省有73.80%的农田灌溉机井、64.97%的泵站、93.04%的小型集雨设施、84.75%的硬化灌排渠、92.70%的桥涵闸、89.57%的塘堰坝和95.63%的硬化道路可正常使用;电力配套设施中,高压部分有90.30%的台区可正常使用,低压部分有80.49%的台区可正常使用。
下一步,全省将根据普查成果,坚持问题导向,落实属地责任,对已建高标准农田问题设施按计划逐步分类整改提升,构建长效运营和管护机制,确保农田设施长期持续发挥效益。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