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双季稻,将带来哪些影响?
来源:    时间:2020-07-23    作者:

  当前,新冠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生产稳步进行。但还要看到,今年农业气象年景的总体偏差,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的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我国如何保障口粮安全?市场供需情况如何?农民的收益是否有所保障? 

  正值“三夏”关键时刻,农视网为大家带来系列报道――《饭碗里的大事》,看我国14亿人的饭碗,如何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今年三夏,不少地区都出现了双季稻的身影。“老资历”的农人都知道,双季稻可以说近10年来正在逐渐淡出农耕舞台。

  就在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稻谷最低收购价保持稳定,视情可适当提高,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恢复双季稻”。中央层面鼓励恢复双季稻这个提法,印象中是第一次。

  国家为何鼓励恢复双季稻?是否意味着我国缺粮了?农户种植双季稻是否划算?我们来逐一揭晓。

  双季稻的“淡出”与“复出”   

  所谓双季稻,就是一块地上,先种早稻后种晚稻。

  历史上,南方大多数地方是种双季稻的,个别地方甚至三季。90年代后,双季稻开始逐步减少,只种一季稻。当只种一季稻的时候,农民基本上是种中稻或晚稻,极少是早稻,因为早稻亩产低,价格低。因此,减少双季稻实际上就是减少早稻。换言之,鼓励恢复双季稻,也就是鼓励恢复早稻。

  

  那现在国家为什么要鼓励恢复双季稻呢?是因为稻谷供需偏紧吗?并不是。

  实际上,我们上一年度的稻谷期末库存创下历史新高,足够一年的消费有余。 

  其真正原因,是国家的未雨绸缪。双季稻面积占整个稻谷的近1/3,是重要的口粮品种,但早稻连续7年减了1800万亩。为了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必须稳住稻谷生产,双季稻面积不能再继续下滑。

  

  双季稻种植,我们算笔账  

 

  下面,咱们来一起算笔账,看看种植双季稻收益究竟如何?  

  目前,早稻平均亩产在800斤左右,晚稻平均亩产在1000斤左右。

  生产预估成本包括:种子60元+肥料188.07元+农膜及秧盘25元+农药100.38元+水费35.59元+犁田80元+收割78.14元+用工4个按75/天计算,计300元=867.18元/亩。预计两季水稻生产成本在1734元左右。

  早稻按收购价128元/百斤算=1024元

  晚稻按收购价140元/百斤算=1400元

  剔除生产成本后,每亩双季稻纯收入约690元。加上种粮补贴等(合计约100元/亩),可达到790元。

  因为农资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再加上近几年稻谷市场价格比较低迷,农民种植收益下降,所以不是规模种植的话,双季稻种植收入肯定是不如务工收入高。

  因此,为了保障双季稻的效益、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国家给出了很多政策上的优惠和补贴,加之今年土地流转费用比前些年低了差不多一半,可以说双季稻有了新商机!

  政策为双季稻“开绿灯”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为鼓励农民恢复双季稻,农业农村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价格提高。2月28日向社会公布了早籼稻和中晚籼稻的最低收购价,每斤提高一分钱。这也是四年以来国家首次向稻米市场释放积极的价格信号,打破了稻米市场会继续下调的预期。

  二是增加投入。主要整合了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农业社会化服务、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等项目资金一共36.7亿元,支持主产区来恢复双季稻。

  三是上下联动。不仅是中央财政拿钱,地方财政也加大了对早稻生产的支持。比如说,江西拿出产粮大县奖励25%的资金支持早稻生产,湖南省级财政安排2亿多元,支持早稻生产,主要用于集中育秧和机插秧。 

  

  目前,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各地工作推动下,今年早稻恢复势头已经比较明显。展望未来,中国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依靠自身力量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我们就有了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强大底气。


原文网址:http://www.hljagri.org.cn/rdgz/xgxx/202007/t20200714_805436.htm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