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情报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来源:    时间:2020-07-23    作者: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据我省马铃薯晚疫病监测站(点)调查监测情况,结合栽培、气象等条件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省马铃薯晚疫病将偏重发生,发病高峰期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

  一、预报依据

  1、田间菌源充足,品种抗病性较差。马铃薯晚疫病是我省常年偏重发生的马铃薯主要病害,田间菌源丰富,且目前主栽品种多数抗病性较差,如尤金、费乌瑞它、东农303、大西洋、中薯5、早大白等品种均易于感病,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流行。

  2、发病期早,病情发展较快。呼兰原野村覆膜马铃薯田6月4日始见中心病株,早于常年两周左右;北林、双城、穆棱等地近期也出现中心病株,平均早于常年一周左右。近期频繁降雨,田间病情发展较快,呼兰早播覆膜马铃薯地块6月24日平均发病株率达到5%、最高已达85%;宁安发病田块病株率达到7.5%。我省设置的6台马铃薯晚疫病监测仪预警信息提示,呼兰、东宁于6月17日,克山、依安于6月21日,病原菌分别进入第3代侵染期,应采取预防措施。

  3、气象条件对病害流行有利。气象预报我省6月下旬及7、8月份降雨偏多,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马铃薯已进入易感病的花蕾期,预计各地将陆续进入马铃薯晚疫病发病高峰期,整体将达到偏重发生程度。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加强田间监测调查,准确掌握病情发展动态,利用多种手段宣传普及预报预警信息,科学指导防控,及时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为害。

  二、防治建议

  田间防治应依据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提示和田间监测情况,确定最佳防治时期。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应连根拔出,带出田外掩埋或销毁,并对病株周围50米范围内喷施药剂控制蔓延。选择防治药剂,应治疗型与保护型配合使用,且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产生。前期可用生物药剂枯草芽孢杆菌进行预防;化学药剂可选用霜脲?锰锌、代森锰锌、丙森锌、氟啶胺、氰霜唑、嘧菌酯、霜脲氰?f唑菌酮、霜脲?嘧菌酯等;若后期病情发展迅速,可选用氟噻唑吡乙酮、氟菌?霜霉威、烯酰吗啉等。如遇连雨天,降雨多,感病品种田应增加施药次数,施药间隔期5~7天(视天气、发病情况及药剂持效期而定)。施药时提倡加入植物油助剂以提高药效,喷药后4小时遇雨应及时补喷。收获前最后一次防治可使用氟啶胺等防治块茎腐烂的药剂。

监测点 

2代1次侵染时间 

3代1次侵染时间 

4代1次侵染时间 

监测仪预警提示 

田间监测情况 

呼兰庆平 

6月9日 

6月17日 

―― 

需要预防 

已开始发病 

东宁市万鹿沟 

6月8日 

6月17日 

6月23日 

需要尽快防治 

未见发病 

克山分院 

6月8日 

6月21日 

―― 

需要预防 

未见发病 

克山新隆 

6月8日 

6月21日 

―― 

需要预防 

未见发病 

依安 

6月14日 

6月21日 

―― 

需要预防 

未见发病 

讷河 

6月21日 

―― 

―― 

做好预防准备 

未见发病 


原文网址:http://www.hljagri.org.cn/nysc/zzy/202006/t20200628_804418.htm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三农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网招聘